|
近期,大型艺术公益项目“云中系列”艺术展“向光而行”正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目前已进入闭展倒计时(展览将于2月28日闭展)。展览通过“光·源”、“光·聚”、“光·衍”、“光·华”四个单元,多维度探讨人类生命的“内驱力”及前行的方向。
作品《极》:向光而行 探索无限
本次展览主题为“向光而行”,华熙集团董事长、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介绍,“向光而行”旨在以“光”的力量去支持疫情下迷茫的人群,光能予人温暖,照亮前行的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光源,照亮自己也会照亮他人。
在本次展览中,赵燕与艺术家梁宏伟共同创作了作品《极》,该作品运用了数字集成、感应等科技元素。在互动环节,参与者进入到装置内,一个个光点就会亮起来,光照亮了参与者,同时也照亮了他人。装置选用了六边形,代表碳元素,赵燕介绍到选用六边形是因为生命是由碳基构成的,碳元素是生命当中最基础的元素,也是最根本的元素,六边形表达了《极》的传递形式。
“整个作品想反映的是,我们人怎么能够用自身的这个从‘光·源’到我们的‘光·聚’,到‘光·衍’最后升华成‘光·华’。”赵燕说《极》的内核与“向光而行”的主题相贴切,人类探索外太空、深空,是向极致出发,任何科技创新的进步都是人类去探索极致的一个过程,所以《极》这个作品实际上就是要表达出每个人自己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也能影响他人,赵燕希望通过这个作品,给人以积极、极致地,去探索无限可能的内心一个动力。
作品《极》,“向光而行”展览现场
灵感之源:音乐愈人 融汇中西
谈及此次创作的灵感之源,赵燕说自己的所有的灵感来自音乐。“我觉得音乐是特别治愈人的,而且音乐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赵燕谈到音乐发源于科学,有规律可循,同时也有无限可能,音乐能给人以启发和治愈。她一方面热爱中国各民族音乐,另一方面又特别喜欢西方的古典音乐,这样的融汇中西也是她做跨界和融合的灵感。
创立初衷:汶川地震 文化传承
本次展览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美术馆的创立源自于汶川地震给赵燕带来的触动。赵燕是云南人,对民族文化有特殊情结,地震发生后,赵燕一直想为灾后的羌族文化的传承和保留做一些事,基于此原因,由她牵头,华熙集团出资创立了北京时代美术馆。当时,29位写实派艺术家,用了十天时间,创作了一幅反映汶川地震的作品——《热血五月》,这幅作品在嘉德拍卖会上拍了3350万,款项全部捐给了文化部,用于建立汶川羌族文化纪念馆。
赵燕与艺术早在幼年就已结缘。赵燕从小就深受喜爱艺术的父亲影响,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艺术。她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欣赏艺术,就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幸福的能力,艺术作品能给予人冲击、愉悦,而且能化解一些烦恼。2008年,她牵头创立了北京时代美术馆,并担任馆长。
跨界尝试:科技艺术 合拍时代
北京时代美术馆做了很多艺术跨界展览,比如艺术和时尚、艺术和设计等等。赵燕说:“艺术家负责想象,负责无限地去探索,但是科学家一定要想办法把我们艺术家的东西变成现实,所以时代美术馆一直是要做跨界。”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艺术作品涌现,在赵燕看来,科技与艺术结合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她认为北京时代美术馆的的定位是与时代合拍,北京时代美术馆位于华熙LIVE,“LIVE”是活力现场,华熙LIVE是针对35岁以下的年轻人,或者心态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因此北京时代美术馆的展览及艺术作品是和年轻人相贴近的,这些艺术作品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参观、喜爱艺术,让他们从艺术中获得面对困难和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获得幸福感。
据悉,此次展览共邀请到11位先锋当代艺术家,以“人类”的视角,引领观众一起审视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多棱世界”,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探索我们人类未知的前行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