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甄老师与大家分享下“国际择校选IB,赌上现在搏未来是否值得?”。 上周在校区面谈,1个11年级的IB同学,8升9的时候转到某IB学校,11年级第一学期成绩不容乐观,甚至不少科目亮起了红灯。 母语:中文A,满分7分只能拿到4分。学生自己说不少文章看不懂,也就不知道怎么写。老师的点评是回答不到点子上。我一着急,要过了几篇学校发的中文阅读,心想这都是中文咋可能写不出来。看到文章后,傻眼了,不管是鲁迅的还是阿来的,中文我都认识,连在一起让我限时写个快1000字的分析,我也写不出来。 英文:英文B,还凑合。 经济:暑假提前学了一学期内容,外加没事就问问题,老师判分相对宽松,还没啥问题。 物理:7分估计只能拿到4分,题目很多不会,从受力分析开始就全线溃败,自己着急到在房间里掉眼泪。 化学:比物理强不到哪里去,按照她的话说,是会做的都会做,不会做的都不会。 更可怕的是,托福还没有考出分。家长着急,问我,这样能行么,能赶上明年的申请么?怎么办啊?我也着急! 西湖的水,IB学生的泪 IBDP的课业压力超过了AP和A-Level。6门课程一起学的酸爽,只有经历过的同学的才懂得。在DP的体系里,全都是重要的课程,没有所谓不重要的课程,哪门课程都是7分,6门合在一起42分,直接要人命。更不要提让人学了半天都云里雾里的知识理论(TOK),外加4000字的扩展性论文(EE),更是陪同学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申英和加拿大的同学还好,除去IB的分数,再提交一个托福的分数就够了。申请美国的同学,不好意思,该考的SAT1、SAT2一样也都不能落下。 完了嘛?并没有。12年级的冬天和春天,当学习AP课程的同学已经在庆祝大学录取轻轻松松度过高中最后的时光了,学习IB课程的同学还要为5月的全球大考做最后的冲刺… 讲个不算冷的笑话:强调全面发展的IB课程,让不少IB学生几乎全科都需要课后补习。 这么来看,IB真的性价比不高。从申请结果来看,也无任何迹象表明,学习IB申请美英的顶级名校就一定有优势。 学术写作/公众演讲,亚裔留学生的隐痛 那么为什么还要学IB?我觉得,这是一个要现在还是要未来的选择问题。 再讲个自己的故事。 2008年,我在美国读本科。尽管GPA还不算太丢脸,但我在大一和大二很挣扎。我在大学上课坚持3大原则: 1. 能上用数字解决问题的课程,就不上写论文的课。 2. 能上用写短论文解决问题的课程,就不上写长论文或者调查研究性论文的课。 3. 能通过写论文或做实验的课程,就不上涉及演讲、讨论和辩论的课程。 然而我很挣扎也很绝望,因为我要上大学通识课程,含大学写作1(短论文和长论文),大学写作2(演讲与辩论),历史与文化研究(必须写论文)。这成了我那两年挥之不去的噩梦。我很快成了我校写作中心和演讲中心的常客,恨不得把每一个可预约的时间全部填上我的名字。我需要提前写好甚至背下来个人演讲和辩论课上的台词,才能在课上不那么出丑。我花了整整3年,从头锻炼自己讲话、写文章、做调研的能力,才勉强适应。尽管在校成绩还不差,吃过多少苦头,我自己知道。 我有的时候会想,如果我初高中就是在顺义某所IB学校里读下来的,会不会更加自在一些?IB里面各类课程,都有大量写作要求,能很好锻炼写作能力;各类课程的讨论,TOK的个人展示,能够给我更多的机会,提升公众演讲的能力。跟下来完整的IB课程,今天的我我可能会更自如吧。 可惜没有如果! IB,一枚发光的学术的硬币 选了IB,赌注是现在的大量投入,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中国同学不擅长的学术写作和口语能力,用现在的挣扎换到了大洋彼岸学习的从容和淡定。 不选IB,选AP和AL,挑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科目,重点突破,成绩好看,申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和最优秀的人在一起,更美好的前景,也没问题。 最后需要特别提示 1· 对于热切观望IB体系的家长,我们建议您选择IB要多留些时间去适应。对于要去12年一贯制IB学校的,尽早去,比如小升初,或者8升9的时候就过去,在MYP或者IG阶段,适应好调整好。对于上公办国际部的IB的同学,就两年,除了中考成绩优异之外(人大附和十一学校新高一IB项目的招生分数线比AL项目的要高),建议学生在初中阶段把托福先考到至少90分。 2· 对于身处IB体系中,学着IB但还想换赛道的家长,我们建议您发现孩子不适应IB,换道要趁早。6到8年级,发现不适应,9年级转IG体系,衔接A-level,或10年级后转AP项目,都相对顺畅。到了10年级,换赛道的成本就太大。DP开始后,发现不适应,再换赛道,十有八九要重读一年。而读了DP后,就把DP的文凭拿下吧,要不一年几十万的投入,最后连个IBDP的文凭都拿不到,只有自己学校发的一张纸,图啥呢? IB这枚硬币,你到底会选正面还是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