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亚太SAT考试刚刚落下帷幕,北京新东方的SAT学员中有在顺义地区参加考试的国际学校同学,也有在澳洲和新西兰参加考试的学生。根据在各个考场参加考试的同学们反馈,本次SAT亚太地区的考试,使用了不同的试卷:国内的国际学校校内考场使用的和亚太大多数国家是同一套试卷,而澳洲新西兰使用的是不同的试卷。
澳洲和新西兰考场的题目同学们更加熟悉,考卷考的阅读和语法题目是之前同学们在冲分班练习过的篇章,所以参加考试的同学觉得并不难。而参加国内和亚太其他国家考试的同学回忆本次考试题目:阅读难度适中,语法难度较高,数学部分中规中矩。
澳洲和新西兰考场题目回忆
阅读部分第一篇小说,Night of Many Dreams 讲的是一个中国姑娘来到美国上学,刚到的时候朋友没有接上她,被一个热心的俄国移民出租车司机接上并带她游览三番的故事。
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篇文章分别是Rachel Ehrenberg的GMOs under Scrutiny,发布于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Fascinating Rhythm: Light Pulse Illuminates Rare Black Hole,来自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of Computer, Mathematical, and Natural Sciences。
双篇对比的两篇文章分别是:a speech delivered in 1926 by Calvin Coolidge, “Address before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Washington, DC.” 和Stuart Chase and F. J. Schlink, Your Money’s Worth: A Study in the Waste of the Consumer’s Dollar. by Stuart Chase and F. J. Schlink.
历史类文章为Doug Macdougall, Frozen Earth: The Once and Future Story of Ice Ages by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有一道态度题,问的是司机刚遇见姑娘的时候觉得她是什么感觉,这里容易错选到D项,但是D项的对于unexpected expense的担心其实并不是初见时的感受,这里如果审题不清就会定位错误。
后面几篇文章的难题都出在词汇题上,所以同学们平时还是要多注意这个考点,一定要回归SAT阅读考查词汇题的本质上来,那就是SAT考察单词在文章中的意思(interpreting words and phrases in context)。
这套语法题目的难度不高,但是容错率相对也较低,错第一题扣40分,两题扣70分。这就要求同学们基础题不失分,在平时练习时养成细致的好习惯。这套题目句法题和篇章题基本对半分,句法部分的知识点也覆盖较为全面,还考察到了一题相对较难的“嵌入式结构”。篇章题基本每种题型都涉及,且上下文衔接过渡的题较多,这也是今年几场考试表现出的趋势。
国内和亚太其他国家考场题目回忆
第一篇文章,小说,节选自Anita Desai, Translator Translated。这篇文章难度适中,对文化背景的适当了解更有助于理解文章。
第二篇文章,社会科学,节选自:Why?What Makes Us Curious, by Mario Livio。
第三篇文章,自然科学,an experiment on pitcher plant,关于猪笼草和昆虫捕捉。
第四篇文章,历史类,演讲,Rigoberta Menchú Tum:Nobel Lecture,难度适中。
双篇对比文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关于地球磁场逆转的两段学术讨论。
语法部分,和澳洲题目比起来,亚太区这套题目中纯语法题所占比重不大,篇章理解题目较多。这也体现了近一年来SAT语法考试的基本趋势。
由于语法部分对于理解和逻辑的要求变高,不少同学在考试之后表示,SAT语法部分的满分越来越难了,对于如何才能学好语法产生了困惑。新东方SAT语法科目名师董礼老师,对他的三位满分学员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在这里将三位同学的语法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
回想起三位sat语法拿到满分的同学,我现在感觉可以用三个字分别形容一下她们,依次是:稳、准、勤。
稳
H同学,女生,在美国读高中
H同学其实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术写作学生,两个人非常相似的是外形很像,而且都很洒脱。Y同学参加的班级是冲分班,每次上课我在她身上看到的不是那种一股子钻的学习劲头,相反,更多的是一种非常自我的“稳定”。H同学做题也好、学习也好、模考也好、上课听课也好,可以用一个“稳”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稳”的具体表现:其实她对于语法中的一些知识点,我们绝对不能说百分之百全都稳操胜券,但是她做题和学习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和节奏,我们课上制定了做题和分析的计划,她在课上课下都能严格执行,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会很坦然去面对,不会一下子乱了方寸,所以我开玩笑说,这是未来的国际型管理人才。稳定,这对于考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要素。当暑假结束后,H同学在美国参加了当月的sat考试,得到成绩之后,她告诉我她拿到了满分,我非常开心,同时也意料之中,那次考试难度系数相对较大,但是稳定二字真的是让她一举得到了满意成绩。
准
Q同学,女生,在北京读高中
当时是一个暑假的最后一个班级了,课上的学生不是很多,但是第一次看到Q同学,我第一印象是这个孩子有一种坚韧的感觉。Q同学不会经常问题,但是每次问题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她对于知识点把控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准” 。
“准”的具体表现:课上我们练习中的每一道错题,她会对文章刨根问底,分析出错题的根本原因,想清楚并保证接下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她的这个分析习惯的成果在模考中也得到了验证:Q同学基本每次模考中,错题的数量不会超过4个,所以我对她的实际考试拿到350分以上,还是很有信心的。她参加的考试是19年10月亚太这一场,考完之后她和我回忆了考试的过程,说自己等待的过程脑海里一直还闪烁着很多语法知识点。我当时听罢,笑了一下,但是是很会心的笑。孩子的每个知识点的准确掌握,让她在答题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纠结,而成绩出来,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满分。
勤
Y同学,女生,在北京读高中
Y同学是一个很典型的内敛型女孩子,但是另一个方面,她有非常强烈和明确的个人目标,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好。课后有次我们在交流出国的一些事情时候,她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目标和想法。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她的学习动力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而也许正因为这一点,Y同学付出了多很多的“勤奋”汗水。
“勤”的具体体现:我们冲分班的最后一节课,她结合课上我给出的备考复习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并和我探讨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我听后感觉她在考前这一阶段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从语法备考的角度看,她如果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复习,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分数的。确认计划本身没有问题后,Y同学一直坚持按照计划学习,没有懈怠,这种勤奋、不断坚持造就了对于sat语法的极高的熟练。Y同学最后成功拿到了语法满分,也最终申请到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三位同学背景、经历非常不一样,但是上面的三个字——稳、准、勤——其实对很多考生和学习者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备考过程,放平自己的心态、不断巩固学习、坚持不懈,这样一鼓作气才好。其实,最终我们不是战胜了别人,而是战胜了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