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教育部通过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749号建议的答复》。对于人大代表提出“在中小学语文、政治、历史课程中增加新冠疫情相关内容”,教育部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重视防疫抗疫相关内容进课程教材工作,及时组织力量研究部署融入安排。该部正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结合当前防疫抗疫形势,将在科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相关课程中,补充防疫抗疫相关内容。
教育部介绍,防疫抗疫相关内容主要分为防疫知识、抗疫精神两大类。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新研制的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相关专题教育文件中,都补充了防疫抗疫相关内容。
防疫知识教育方面,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传染病与防控”“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问题”等模块,结合艾滋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流行及防控等主题,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预防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传染病防控的基本方法,提高预防传染病意识;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在生物安全领域增加“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生物因素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利益的危害”,在社会安全领域增加“提升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等。
抗疫精神教育方面,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模块2:经济与社会”部分,增加防疫抗疫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基本事实,深刻理解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下一步,教育部拟在义务教育相关课程中进一步强化教育要求。
教育部在答复中透露,该部正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结合当前防疫抗疫形势,将在科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相关课程中,补充防疫抗疫相关内容:
一是补充防疫知识。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进一步强化以爱护保护动物为主的生态文明教育、以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以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疫情为主的公共卫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观念,掌握一定的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意识。
二是增加抗疫精神。让学生学习在防疫抗疫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和主动作为奉献精神,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内容,加强“四个自信”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