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0年。从昔日南海小渔村到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忠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40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在食品安全、食品流通、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不断寻求政策落地、服务创新,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方案,用特区经验书写食品惠及民生的“深圳模式”。
中国食品报: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治理经验?
李忠:在食品安全方面,深圳通过实践总结出了20条成功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一是在国内率先出台食品安全战略。2018年4月27日,深圳在国内率先出台了《深圳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年)》。《战略方案》包括一大战略目标、九大实施策略,围绕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并结合深圳实际将实施十三大工程共60个项目。深圳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旨在打造深圳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的治理体系,以全面解决食品供应、监管、产业扶持和质量提升等问题,让市民吃得安全放心和健康营养。
二是做好“菜篮子”工作保障市场供应。深圳食品消费量大,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平均每天需要消耗蔬菜水果9400吨、肉、蛋和水产品6190吨、口粮5480吨。为了保障食用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深圳全面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进供深农产品基地建设,完成147个市级“菜篮子”基地认定。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深圳通过“一体两翼”(“一体”指深圳农产品集团下属的海吉星农批发市场,“两翼”指通过全市九大连锁超市及302家门店确保终端供应)保供稳价。
三是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保障禽肉供应安全。为了强化畜禽肉质量安全保障,深圳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全市4个屠宰场均通过广东省生猪屠宰标准化企业评审。深圳实施供深生猪养殖基地场厂挂钩制度,推进屠宰场远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推进激光灼刻检疫标识技术应用,开发激光灼刻检疫标识与检疫证明关联系统,实现“一猪一证、证物对应”,解决“肉票分离”问题。规划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应急备用生猪屠宰线,提升屠宰场应急水平。妥善应对“非洲猪瘟”,全市未发生和传入疫情。
四是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为了适应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城市需求,深圳全面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改造活禽经营档口3000个,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唯一在全市范围永久禁售活禽的城市,日均供应生鲜家禽产品超过32万只,占全省销售总量的60%以上。
五是全面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深圳累计升级改造358家农贸市场,引入智能计量监管系统,建设农贸市场规范管理体系,让农贸市场彻底告别缺斤短两。市、区两级财政补贴不低于80%,努力实现改造后商户100%回迁、租金0增加。2020年底将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获得广大市民点赞,在2019年南都街坊口碑榜活动中,深圳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获得“年度致敬大奖”。
六是食品抽检覆盖率位居全国首位。食品安全离不开监管。深圳已建立覆盖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快速检测和定量检测有机结合的食品安全抽检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深圳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优化提升工作方案》,优化抽检流程和原则,在现有抽检批次的基础上实现经营主体覆盖最大化。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量从2014年的5.7万批次提高到2020年的14万批次,抽检覆盖率达到9.4批次/千人,居全国首位。创新开展食品抽检备份样品捐赠工作,累计捐赠样品超过1.8万份,6000余个家庭受益。
七是建成“一街一车一室”,让食品安全防控走到市民家门口。深圳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覆盖全市74个街道的食品安全快检“一街一车一室一中心一基地”(即每个街道配备一台快检车、一个快检室,将快检室打造成食品安全便民服务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自2018年建成以来完成快检147万批次,免费接受市民送检7万批次,销毁不合格产品37吨,实现市民家门口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八是打造“圳品”品牌,满足市民高品质需求。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的食品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不断发生变化,对食品安全质量的美好期待更加迫切,消费需求也从关注供应数量转变为更加关注品质、营养和健康。深圳对标国标建立严格的供深标准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并向社会免费开放使用。经过近3年的策划与实施,“圳品”理论和技术基础已经基本成型。目前,深圳已研制发布供深食品团体标准305项、构建供深食品标准体系400个、回收供深食品标准制修订和跟踪评价问卷超过5000份及有效反馈意见200余条,形成标准体系及标准跟踪评价报告1份;建立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评价细则、文档表格,4级评价制度性文件;共发布333项评价配套文件;已遴选出4家认证评价机构和5家检测机构为第三方技术支撑机构;共对515个产品开展“圳品”评价工作,其中246个产品通过评价成为“圳品”,覆盖蔬菜、水果、粮食、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水产品、畜产品、禽产品、乳制品、茶10大类,评价现场涉及全国15个省50个市,其中包括7种覆盖10个基地的广西特色农产品。
九是建设安全熟食中心惠及千万市民。深圳学习新加坡、香港先进经验,以社区居民、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的员工为主要对象,规划建设安全卫生、邻近方便、价格实惠的熟食中心,目前已建成前海建工苑、坪山区聚龙花园、龙岗区天安数码城园区、大鹏新区生命科学产业园、宝安区新安熟食中心等25家并投入运营,社会反响良好。
十是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创新监管模式。深圳实施阳光智慧餐饮工程,以“互联网+餐饮监管”为切入口,全市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消费者、经营者扫码可查看后厨实时视频,实现食品安全“阳光下作业”。其中,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优良率维持100%,公办养老机构食堂实现100%消除C类等级。
十一是加强监管保障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随着外卖成为都市居民的一种餐饮习惯,深圳加强网络订餐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对审核平台商户信息,通过神秘顾客方式抽检商户产品;与主流网络订餐平台签署《创新社会共治模式合作备忘录》,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大数据风险交流平台,约谈美团外卖、饿了么两大平台,督促建立网络订餐在线投诉和售后维权机制,要求限期对广东省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监测发现的涉嫌无证经营商户进行整改,已100%整改完成。
十二是打造“透明监管执法”新模式。针对市民和社会对信息公众化的需求,同时为了更严格地监管好执法队伍,近年来,深圳探索以透明执法的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与新闻媒体合作,搭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全力打造“透明监管执法”新模式,在媒体上创建“星期三查餐厅”“九号查酒”“食安探源”“农产品任你查”等品牌栏目,对全市各类型餐饮单位、酒类经销商、食品工厂、农产品进行突击检查,通过执法过程现场直播,共同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起到了较好的监督、震慑和科普等作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截止至2020年9月,“星期三查餐厅”已完成160多期行动,获得多个省级先进普法类奖项和国家局的多次点名表扬,2019年起,省市场监管局将“星期三查餐厅”复制到全省各兄弟市局推广开展。
十三是推进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深圳市建成了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系统,全市2569家学校食堂(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和500平方米以上商超全部加入,学校食堂食品原料和大型商超预包装食品实现信息化追溯。推广应用广东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全市6055家重点监管品种生产经营企业加入系统,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4158家,婴幼儿配方食品4360家,食用油5165家,酒类4421家,加入率、重点品种覆盖率和溯源成功率均为100%。
十四是联合多方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深圳是联动52家社会机构走进居民小区进行“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开展食品抽检信息推送、现场检测、食品安全工作坊体验、主题培训、科普教育等活动,覆盖全市超过60%的社区。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有奖问答、趣味食品安全互动游戏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居民食品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格局,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座谈交流机制,成立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11300多名,开展举报活禽非法交易等社会监督行动,实施“吹哨人”制度,鼓励业内人士举报违法行为,最高奖励60万元。
十五是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深圳是着力加强学校、家庭、政府部门联动合作,力保学生饮食安全,促进学生饮食科学营养;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和学校学生食堂陪餐制度,全市学生食堂每天均有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付费陪餐,校领导每月至少付费陪餐1次、每学期至少4次,建立学校、家庭、政府部门联动的学生营养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全市中小学校供餐模式摸底调查,结合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学生餐现状,编写《深圳市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
十六是推进餐饮示范单位建设。深圳是已建成11条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2个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学校食堂示范区、1个深圳市学校食堂示范区和892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十七是举办深圳食品安全美食节,培育“夜间经济”。以“美食深圳吃的放心”为主题,深圳举办了首届食品安全美食节,联动全市11个区、78个街道、1000余家品牌商户打造“深圳美食地图”,不断丰富高品质、高附加值、多样化的食品和服务供给,打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活动期间,累计派发22万张优惠券,主会场100余家商户盈利总额达760多万元,有效激发了市场需求,培育了“夜间经济”“美食深圳”消费新增长点;甘肃武威、山东青岛等特色食材参展商户销售额增长明显,有力助推扶贫产业发展。
十八是塑造“远程视频核查”新场景。深圳市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将“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到食品许可证核发领域。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时,申办人可以选择使用专用APP自助拍摄经营场所视频上传,许可审查人员通过网络在线对经营场所视频进行远程审查,对企业经营场地是否符合标准进行评估并作出审查结论,改变传统食品经营许可实地核查为线上核查,探索并实践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场景。
十九是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深圳市组织开发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自查年报系统,督促企业开展自查。探索食品安全“慕课”教学模式,组织生产经营者通过“食安快线”APP参加网络课堂培训,累计已培训289万人次,发放岗位考核电子合格证明22434张,有效提升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能力。
二十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危害食品安全行为。深圳市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规定,实施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业等惩戒措施;推进市、区、街道(所)三级联合执法,强化震慑力;以违法行为结果发生地为依据,搭建大湾区跨区域执法网;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予以严惩,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让违法犯罪分子付出高昂代价。2016年以来,全市各部门共查处食品相关案件3.2万多宗,其中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2.7万多宗,公安部门破获案件2262宗,逮捕3894人,查办了走私冻肉案、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猪血案、跨境电商进口日本核辐射地区食品案、牛百叶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7月29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党组书记、局长李忠率队到福田农批市场督导检查进口冷冻肉、水产品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食品报:深圳在食品生产流通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如何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
李忠:深圳市首先加强了特殊食品流通领域监管创新。其中,我们编制了《特殊食品经营环节监管作业指导书》,加强对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主要以检查过程中常见的符合规范的图片与常见问题图片为对比,通过通俗易懂的描述使基层监管人员能够尽快掌握特殊食品监管要求,累计培训基层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同时,组建专家队伍,加强监督检查。组建了以深圳市许可审查中心、深圳市计量检测院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的专家队伍,协助对深圳市特殊食品流通企业进行飞行检查。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创建工作。从今年起对原《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考评标准》做出修整和完善,在原有的普通食品经营考评标准上新增加特殊食品的相关要求,使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评比更加全面、客观。
其次,深圳市格外重视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创新,包括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创新,推动企业正规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以及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创新。我们组建了专家库,探索实施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特殊食品“诊脉工程”;建立专业化执法队伍,食品生产环节已经形成专业化监管队伍,各辖区局均有配置专业的执法监管人员;以实施风险分级日常监管为基础,通过开展飞行检查、体系检查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监督检查体系;全力帮扶食品小作坊规范生产。
需要重点介绍的是,深圳市努力打造国际食品谷,目标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品营养健康领先示范区,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将深圳国际食品谷打造成为全球食品科技创新中心、食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食品产业金融汇聚中心,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方案。
可以说,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是一个大消费市场,更形成了走在前列的战略新兴产业集聚。今年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的开局之年,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始终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如在豆制品行业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和质量提升”,要求精选非转基因大豆,真正0添加,采用核心专利技术,极大满足了全国人民热爱健康、享受营养美味的需求。此外,大湾区跨区域执法工作经验和机制,为推动大湾区执法一体化贡献了市场监管力量,打造大湾区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中国食品报:深圳多年来一直是供港食品的重要中转基地。40年来,深圳是如何做好供港食品保障的,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果?
李忠:能够承担供港食品中转基地的任务,对于深圳来说,既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荣誉。在多年保障工作中,我们着力推动企业增强责任感。在执法监管中,首先要求供港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把好食品安全关,要将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并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如豆制品方面的祝富控股公司,除要以优良的品质服务于沃尔玛、华为、海底捞、香港兴华等优质客户外,还要求供港的包仔豆腐、豆干、豆芽、油豆腐、腐竹、豆浆等产品符合香港市民要求,并让香港市民吃得放心和健康。如肉制品方面的华润五丰,承担着香港“生命线”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每天给香港运送活猪数千头,每一头猪均可全程溯源,70年以来,在内地及香港市场均建立了涵盖生猪示范养殖、屠宰加工、冷藏物流和终端销售等领域的安全肉食供应链体系。目前,五丰拥有7大示范养殖基地、5个大型肉类屠宰加工中心、3个城市冷库及交易市场、超过5000个鲜肉销售终端等。目前,供港基地全部为中国海关注册备案猪场,生猪饲料严格管控、每批次逐一自检。
中国食品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方面,深圳在对口帮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忠:今年为扶贫攻坚决胜年,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同志明确要求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担当精神,交出扶贫攻坚的满意答卷,勇当扶贫协作工作的尖兵。
深圳对口帮扶包括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广东省内全面对口帮扶三大领域,先后与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9个县(区)开展帮扶合作。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4.01万,已帮助194.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率约95%;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18.73亿元,今年40.12亿元;累计社会帮扶资金超过760亿元,今年已募集超过20亿元;累计派出党政干部人才8048人次,现在还有654名干部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帮扶贫困地区发展生产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问题相结合,按照市场准入要求,通过“圳品”认证,引入先进农业科技,助力扶贫产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以农产品供深基地合作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发展。在《深圳市“菜篮子”基地认定与监测管理暂行办法》中,专门就对口帮扶地区内的现代农业帮扶项目、深圳“菜篮子”基地项目给予倾斜支持。
以产量稳定、质量稳定、价格稳定为主攻方向,通过推行“总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先后引导金晋集团、茂雄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到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投资,以规模化建设保障供应源源不断的农产品。
2020年以来,累计引进企业建设扶贫农产品基地总投资额达185亿元;未来3年,还将与广西农业部门联合共建30个以上农产品供深基地。
通过推行供深农产品基地产品标准化建设,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质量标准、加工要求、包装标志、品牌销售),先后打造出了百色芒果、都安牛肉、新疆小圆枣、察隅雪城高原猕猴桃、连平鹰嘴桃、汕尾奶油南瓜等一批知名产品。
在保证品质基础上,积极推动对口地区扶贫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推进扶贫产品“圳品”认证计划、“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扶贫计划,提升扶贫产品影响力。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圳品”认证工作组进行两次实地调研,开展“圳品”业务指导和现场评价,推动广西沃柑、七百弄鸡等7类10个产品纳入“圳品”体系管理。目前,广西第二批42个产品正在接受评定,喀什、塔县36个产品也正申请“圳品”。
在广西,推动特色农产品成为“圳品”,将“圳品”与广西扶贫工作结合,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打通东西部的供应链资源、产业资源和技术资源,成为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品牌扶贫成功案例。自2020年6月上市到2020年7月中旬,广西芒果在深销售额超过250万元。通过扶持广西农产品申报“圳品”,推动两地产业对接,打通了粤桂之间的产销桥梁,促进了田阳县贫困户增收,同时丰富了深圳市民的“菜篮子”,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要。
7月26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忠出席深圳市米袋子菜篮子联合会成立大会
中国食品报:目前深圳正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对此有何成果?
李忠:按照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要求,深圳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区(新区)、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区党政领导常态化带队督导检查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属地责任。
同时,深圳将“食品安全状况”纳入对下级政府绩效考核、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新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落实情况”考核项目,考核权重从2%提高到3%,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机制。深圳市财政部门通过市市场监管局部门预算安排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项目经费(不含政府投资)年均增长约16%,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不断推进食品安全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近年来,深圳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从2015年的97.4%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98.52%,食物中毒事故一直保持在低位,市民满意度从57.8%提升至77.9%,连续三年(2015-2017年)在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排名A级(2018年未组织考核),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2020年6月17日,经广东省食安委综合评估,深圳正式被命名为第一批“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7月6日,在中央广播电视台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中,食品安全指标上,深圳食品安全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食品报:您认为,深圳市在食品监管服务方面不断寻求政策落地、服务创新的目标是什么?
李忠:4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从昔日南海小渔村到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深圳市通过多举措做好、做优、做强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全面保障市民食品安全,就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提升民生幸福感。
同时,深圳市通过不断寻求政策落地、服务创新,为国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圳方案”,用特区经验书写了食品惠及民生的“深圳模式”,这也是深圳向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交上的一份“深圳答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