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光华李亚鹤:历史与建筑
“可以说,建造建筑即是将(事物本质)内外分离的行为。”
——伊东丰雄
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内,从彼远处即可望到一栋外表宛如花瓣形态的建筑体,来自于杨树浦电厂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遗址。建筑师用曲面屋顶包盖住旧有的24个立柱,形成了外立面的18瓣拱形之态。借咖啡厅之名,成就了这处弥漫着盎然绿意的休憩之所。
和净水池咖啡厅相比,建造于1924年的黑石公寓更富盛名。这栋上海地标性建筑,是具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风格。一如净水池咖啡厅,黑石公寓也在重新修缮后焕发了旖旎的新生。和谐雅正的建筑形态与辉映其间的岁月之魅,让诸多设计师与艺术家以租客的身份长留于此。
时间,会为建筑带来什么?随岁月渐渐斑驳的外立面,早已沉没的旧有功能,并不代表建筑之衰老。当创作者将全新语言诉诸于建筑之上,一切便俨然新生。自此,它也会迎来新的客人,新的停留。
而对停留于其中的我们而言,建筑又代表什么呢?
包含黑石公寓和净水池咖啡厅的六栋风格各异的上海建筑,被选进了COS x 卷宗联名编撰的《上海城市建筑指南》。这无疑是一次极为有趣的联袂。衣物,与建筑一般,具鲜明的轮廓、肌理、质感。两者也皆是人与世界间的媒介。与建筑更为中立的态度相比,衣物更为“靠拢”我们的身心,像微观的“建筑”,与我们常久相随,它安妥地存在于我们与世界之间的介质中。
“时间的变奏”
9月8日,COS与建筑再度跨界结缘,在上海查公馆开启了COS x 卷宗 “友谊书展”暨COS周年盛典。这次活动,也是为了庆祝COS中国官网及天猫旗舰店的上线两周年。
活动现场邀请了建筑师青山周平、建筑师周渐佳、艺术家张如怡和导演麦子等嘉宾。大家一起在“时间的变奏”主题下,窥寻着时间在不同创意领域的变奏之美。
第一场对谈:设计如何对抗时间
Desigh as an agenda to manipulate time
“我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不太会有抵抗时间的感觉。”
——青山周平
建筑师 青山周平:
好的建筑、好的城市应该是各种时间重叠的状态,老的东西和新的东西。好的建筑,应该是不同的时间并存的状态。我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不太会有抵抗时间的感觉。我可能会尽量找一下——比如改造老建筑,我们会在这座建筑里寻找老的东西、老的材料,想象怎么样结合在一起;如果是新建筑的话,我要去探索这片土地过去是什么。我会尽量把这些要素放在自己的建筑里面。它不是单一的时间,而是不同时间并存的状态。包括我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是选择越来越好看的材料,而不是第一眼看上去就好看的材料。它是能跟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空气、周围的氛围,越来越融合在一起的材料。我希望我的空间与时间融合在一起,它不是单一的时间,它与未来的时间是有关联的。我不太会抵抗时间,这是我做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想与时间对话。”
——周渐佳
建筑师 周渐佳:
时间对我而言,不是抵抗。我希望建筑设计能与时间产生对话。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此次活动所在的场地。因为查公馆是一座历史建筑。从我们接到这个设计任务开始,到开始选择使用亚克力材料的桌面、使用弧线的线条,都是去呼应查公馆本身的特质。因为查公馆是一个轴对称的空间,是非常中正的空间。基于此,我反而想使用带有一些冲撞的、对峙的概念,有点想要挑战它。想把自己的时间、包括开幕式一天的时间,能够写入到查公馆的时间体系里,让这两种时间产生对话,而不是一味顺应着它原来的格局来做。
“时间其实是在包容我们的。”
——张如怡
艺术家 张如怡:
我觉得时间这个概念挺大的,它可以落实在各行各业,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比如刚刚说到的,在某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中达到永恒?这个对我来说,其实是没有的。因为我觉得,在一个大的格局下,每个个体本身,其实是“瞬间即永恒”的。我自己创作的作品,只是存在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段。没有把自己做过的东西看得这么重要。时间的概念太大了,所有它能落实到的点、落实到的层面太多了。我觉得很难探讨它,因为它其实是在包容我们的。
第二场对谈:时间的创作
The Art of Time
“电影是重构时间的艺术。”
——麦子
导演麦子
身着 COS系腰带亚麻西装外套
亚麻精裁吊带连衣裙
导演 麦子:
时间与电影永远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它具有一种实时同步性。当你的时间出现了混乱,你的观众非常难入戏。这个时间虽然跟我们不是同样平行的时空,但是它需要特别真实的存在,让我感受到这场戏的长度是有必要的,这场承诺、这场追逐打闹是有必要的。就像我们看武侠片为什么会紧张刺激,因为所有的动作都在加速,它不是一个正常的时间,所以我们会应接不暇,会感到恐慌。电影确实是重构时间的艺术。
选择来查公馆的友谊书展,是一次特别有意思的体验。历史建筑与现代书籍、对称空间与弧线书桌、巴洛克装饰与COS简约的设计,看似对立的元素,在这里得以延伸、探讨与碰撞。除却观看到各行各业的嘉宾在思想上的碰撞,观众还可以在书展挑选实体书。这批优秀的书单源于卷宗书店联合全球超过230家建筑出版厂牌和学术出版社为大家的精心挑选,建筑设计爱好者不可错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