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前,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迎来了她的首个经济特区。今年,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岁生日来临之际,送给深圳的大礼包接踵而至:中国首个5G全覆盖城市,首批试点数字货币,8月24日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
深圳经济特区奋力改革,敢于创新,书写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而自“一带一路”提出后,作为其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深圳也抓紧机遇,在这条开放互助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一带一路”成果显著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国内外经济都呈现低迷态势,在疫情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深圳对外投资规模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深圳建设“一带一路”的决心。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达3015.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5.5%,其中超过1/5的深企境外投资项目都投向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更是有38个,示范效应显著增强。
在基础设施方面,深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链”已初步成型,截至今年一季度,深圳港国际友好港数量达到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港数量达到12个;深圳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班轮航线达186条;截至去年年底,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通航城市60个,其中连通“一带一路”17个国家36个城市。
在推进贸易畅通方面,深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先进制造业、能源资源、港口、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等领域广泛展开了合作,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深圳能源集团投资的加纳安所固电厂、拉姆Ⅱ期水电站、越南正胜风电等项目,深圳地铁集团埃塞俄比亚轻轨运营维护、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运营维护等项目,此外,传音手机在非洲市场占有率第一,迈瑞、理邦、开立等企业的医疗器械产品也成功打入东南亚、欧洲市场。
深圳的一系列成果,不仅对自己“联通21世纪的巨型门户”的title进行了自证,同时也让世界通过深圳“窗口”,看到了中国深化改革、持续开放的强劲势头。
背靠湾区相互助力
纵观过去40年,深圳的模式已经被全国各个城市学去,“特区模式”也不再特殊。但深圳并没有因此泯然众人,而是选择保持创新、继续开放,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指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打造出辐射“一带一路”的增长极和创新极,更将保证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深圳在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海自贸区便是其中典型。
2015年4月,国家在深圳西部珠江口地区布局了15平方公里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并将其作为广东三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之一,实行“比经济特区更特”的先行先试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从5年前的一张白纸起步,如今的前海已有超过16万家注册企业,排中国所有自贸区企业注册量的第一,企业税收收入也从174亿元增长至525亿元,翻了一番。其中金融、科技、现代物流是主导的产业类型,已经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作为新时代中国开放的急先锋,前海自贸区正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不断促进并引领着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推进深港澳的紧密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实现更紧密合作提供支撑和服务。
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这也是前海自贸区的发展能够如此迅速的根本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也需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而深圳模式便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往往面临着自身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落后,对外资需求依赖过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深圳也都经历过,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开放。
不论是40年前的改革开放,还是近年来的“一带一路”,深圳探索了许多道路,而其中不变的就是坚持开放的决心。如今,深圳的创新文化、制造业文化,深圳的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出现的原因及经验,如何吸引众多高学历甚至全世界的人才的经验和模式,正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被推广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城市,帮助它们实现快速发展。
可以说,深圳与“一带一路”相互成就、相互促进,在寻求国家利益的同时,她也以“达则兼济天下”的气度与开放的精神兼顾沿线国家共同利益,实现共赢。
开放格局引外资
1979年第一家外企落地深圳,深圳在过去40年里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外资外企的身影。如今,越来越开放的深圳也逐步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吸引着全世界的外商投资落户。
日前,深圳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仅占深圳全部商事主体约2%的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每年可创造深圳约20%的GDP、40%的进出口贸易及30%税收,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么多外商投资企业选择落地深圳,离不开深圳精心打造的开放格局与大力的政策支持。
今年7月,深圳出台了《深圳市2020年稳外资促发展若干措施》,在精准服务外资、扩大开放、稳定经营、推进“放管服”改革等领域推出了21条重点举措。其中包括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施“非禁即入”,进一步支持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等等多项举措,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数据显示,深圳迄今仍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对资本最具吸引力的热土之一。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接近2000家,吸收合同外资近80亿美元,更是吸引了戴尔、ABB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深圳。
“深圳出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起‘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扩展服务产品,完善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这些都是充分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措施。”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余璟这样总结深圳经验。可以说,深圳正在用全方位的政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平台,让中国企业敢于走出去,也让外企乐于走进来。
在过去,深圳用开放包容的经济思维带领着中国实现工业化,走向繁荣。而在未来,中国经济特区将进一步与“一带一路”结合,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让深圳的成功经验和资本一起走出去,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时开拓新的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