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精英计划的课程融合了标化备考类课程、国际学科课程和竞赛类课程。进入北京新东方美本精英计划的学生除了享受传统的全程班和冲分班之外,更能享受专属的课程和学习方案。各种形式的课程设置都是为了满足各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学”的目的是为了暴露问题,“习”的目的是为了沉淀解决方案。我们结合高中升学中家长最头疼的几个问题,设计了对应的课程解决方案。 标化考试类课程 背单词有没有标准VS指导课 如果说标化是升学的门槛,那么单词就是标化的门槛。很多学生在托福备考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背单词。在分析精英计划往届学生成绩时,我们也发现了背单词的效率和考试成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究竟为什么背单词这么难?我们通过长期的数据累积绘制出了标化考试备考阶段的单词背诵图谱:常见词汇书的背诵次数,以及每一遍的正确率和背诵时间。整理之后我们发现学生完成这7本词汇书的背诵需要1122天,即3年。 由此可见,背单词是一项贯穿整个高中学习的任务。这种持续性对于学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学生对这种需要持续付出,但没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事情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是很难坚持的。 在北京新东方精英计划,我们通过“周中单词打卡+周末指导课检查”的组合方式去优化学生背单词质量效率:周中的晚上,学员的专属学顾老师会在微信群里发送当天的检查单词,并逐一给予单词纠音或背诵情况的反馈。周末的单词指导课上,督导老师检查学生周中单词打卡的情况,并以单词本的形式反馈出学生的易错单词。进一步定位易错单词,提高单词背诵的有效性。 在今年的疫情期间,我们也将指导课第一时间挪到了线上。通过视频指导课的形式,督导老师和学生能够更有效的完成“云端”的单词检查。我们通过紧密跟盯唤醒学生背单词的目的性,通过及时反馈降低“延迟满足”。帮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单词的难题。 题目都能背下来了,为什么分数还没有提升VS单项自组班 这个问题和刷题的目的有关。目前市面上公开的托福真题66套题(TOEFL TPO系列),SAT真题55套。这些题目如果按照学生每周消耗一套题来计算,那么两年就刷完了所有的题目。如果考虑到模考题目的消耗,平时练习的时间大概在一年半左右。由此看来,按照如此的方法去刷题,很多学生在高二下学期会面临无题可刷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理解刷题的目的:学生通过平时的练习,能够有效识别自己的常错题型,并针对这些题型进行训练。其最终的结果是改变、优化了部分题目的解题思路。简而言之,刷题的目的是改变错题的解题思路。而当刷题目的不明确时,盲目做题、忽略总结、缺乏针对性训练就会出现题已刷烂,分数不升反降的情况。 因此,在精英计划内部的自组班上,老师除了带领学生刷题以外,还会反复强调错题分析的步骤以及错题统计的重要性。错题统计的目的在于定位自己的错题,并结合实际的分数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常见错题;错题分析则是为了调整解题思路。通过这两种工具,自组班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刷题习惯。对于没法自己解决问题的学生,精英计划包含的一对一课程也能够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这种课程设计的核心目的是带领学生真正将课下练习的效果最大化。 模考又不是实考,为什么要参加?VS 模考班 对于模考,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天差地别。家长看重的是模考的“考”,而学生看重的是模考的“模”。家长本人不是模考的实际参与者,所以他们更看重结果本身。因此,当学生模考成绩80左右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认为学生的实考成绩也是80左右。而学生参加模考的目的在于“模拟”,即通过尝试各种练习方法和考试节奏,达到成绩最大化的目的。但很多学生对待模考的态度不如实际考试态度认真,这也就造成了模考成绩的忽高忽低。 因此,精英计划开设模考班和寒暑假集训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考试的体验感。当一屋子学生在一起模考时,这种强烈的考试“沉浸感”有助于提高实考的抗压能力。决定考试成绩的因素有两点:应试能力和临场发挥。不少学生认为,只要题目能做对,考试成绩一定不错。这就忽视了临场发挥的重要性。在托福、SAT或ACT这种动辄3-4小时的考试里,学生对于考试时间的把握就决定了临场发挥的水平。只在乎正确率的考生就好比只在乎爆发力的运动员,当遇到了这种“马拉松式”的考试时,如何配速也至关重要。因此,模考区别与平时练习的地方在于,模考给予了学生相对真实的时间跨度去调整做题节奏:托福阅读的第10分钟应该做到第几题?托福听力讲座、听题、读选项如何分配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模考成绩的上升或者下降来调解做题节奏的有效性与否。模考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时间压力下学会持续性的调整做题的时间,而不是单一的唯分数论,只看模考成绩。 校内学科课程 校内学科课程的重要性在过去三年的规划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将来也会更加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有效投入到学科课程、标化考试备考和课外活动的分配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反映“我很忙,校内作业太多,没时间背单词做题”的时候,我无法忽视这种抱怨的存在,转而开始翻阅国际部主流学科的教材。 读不懂题 VS学科同步课 在浏览微积分、物理、化学、经济学、文学这五科的教材时,我有两点体会:阅读量大和发散性强。这也形成了不少“理科不错”的同学进入国际部之后往往面临两方面的问题:读不懂题和算不对题。大量的学科词汇需要理解应用,外教课的语言环境和授课方式需要过渡适应。以大部分国际部高一年级开设的AP物理1为例,很多学生反映单科作业每晚花费的时间在50-90分钟不等。所以学生为了提高GPA投入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校内学科学习上,与此同时就压缩了能够留给标化备考和活动竞赛的时间。 对这两种情况,精英计划通过三年的探索,形成了这种“同步+刷题”的学科教学体系。同步课的目的是解决读不懂题的问题;习题课的目的是解决算不对题的问题。大部分国际部高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使用英文,而不是把英文当成考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生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的预习、课程讨论、课堂展示和演讲成为了重要的学习效率指标;同时,课后能够准确地完成作业也成为了衡量GPA的重要标准。这也解释了国际部在加试环节看重英文成绩和面试成绩的原因。所以,国际部同步课的设置也是为了提高国际部学科的学习效率,避免学生动辄花费3-4小时完成校内作业的情况。在同步课上,授课教师会针对不同国际部的授课进度,调整教学进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和复习校内学科知识。同时,我们也会要求学科老师在课上做详细的公式推导,这也弥补了外教课上的部分教学内容的缺失。 算不对题 VS 学科自组班 在国际部的课堂上,外教更注重理论本身的阐述和学科思维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其实老师课上讲的东西并不难,但是在课下的时候做题时间却很长。在学生习惯的教学模式与外教课堂中有一个缺失点,是习题课。中教老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会专门结合教辅当中的一些题目,做详细步骤拆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缺少了习题课的环节,实际上是缺少了知识点应用和理解的过程。再加上受到语言的限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都无所适从,课后的预习复习都会受到影响。这就形成了很多学生课上似懂非懂,课下算不对题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精英计划内部设计的这种学科刷题班,是对校内习题课的补位。通过回归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刷题的习题课,能够让学生真正去落实这种数理化学科当中一些比较模式化的解题步骤,从而更好地理解消化课堂知识,提高刷题的准确性。 美本精英计划,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