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晚,深圳市民广场人头涌涌。当晚,备受关注的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灯光表演在此举行。随着音乐的变化,市民广场前方的43栋楼宇瞬间化身三维显示器,以光为媒介,上演了一场艺术大秀。围观的市民发出感叹,纷纷点赞:“太美了!城市的天际线都成了艺术的大舞台。”
据悉,这场灯光表演由来自中国、美国和波兰的4组艺术家联合呈现。他们将新媒体艺术作品运用到都市楼宇上,将本届展览从展厅延伸到了城市夜空,从专业表达扩展到全民参与。艺术和城市交互,科技与艺术交互,城市今天与未来交互,当晚深圳的夜空,光影的变幻与组合,表达和展现出了深圳作为活力城市的开放精神和人文追求。据悉,双年展期间这场灯光表演还将继续呈现。
不止是“秀”,而且是重新打开城市审美的新维度
有别于当前通行的灯光秀,深圳此次灯光表演以城市策展为理念,引入了国内外最活跃的新媒体艺术家参与,在深圳的夜空,以43栋楼宇为展示的媒介呈现他们的最新创作。当晚以灯光表演为基本展陈方式的“城市光美术馆”也向公众亮相,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灯光表演则是这个虚拟美术馆的首次展出。在21日晚的灯光表演中,艺术家的作品紧扣深圳的城市文化,以计算机算法生成影像的方式,通过AI算法结合全新的视觉艺术的表达,呈现出一场既有科技的炫酷感,又具有城市人文性和情感浓度的光影艺术表演。
比如DariuszMakaruk是来自波兰的视觉艺术家和音乐制作人,他以“迈向未知”为概念,超越城市夜空建筑物固有的范围,延伸观众的视野,去想象一个抽象且开放的沉浸式环境。对深圳城市文化内涵的提炼、再创作之余,艺术家也将建筑体作为画布,前沿科技作为画笔,体现了深圳城市灯光表演立足城市人文风景、多维呈现城市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来自美国底特律的多媒体艺术家SimonAlexander-Adams从自然界发现的图案中得到启发,使用系统模拟和数字仿真技术从自然界采样,蜂窝网络在物理和数字空间中改变、移动和重组,流动体像能量波和信息波一样变化多端,粒子像在穿过城市街道的人们一样自我组织,最终将城市系统的微妙差异和密度抽象为一种视听体验。
中国新锐新媒体艺术家曹雨西利用新媒体大数据算法生成手段,根据音乐的频谱变化,借助建筑体的结构风格,生成了一套炫酷的动态建筑机理,观众可以使用手机扫描广场屏幕上的二维码实现交互功能。其实,深圳的灯光表演和艺术家的合作并非首次,今年5月,深圳就首度推出艺术家版灯光表演,打开了灯光表演内容创作的机制,在国内开了先河。21日晚的灯光表演,又一次在全国率先以公开竞赛的方式面向全球招募,共有35件艺术家及艺术团队参赛。
不止是灯光表演,更是一座光的美术馆
由于灯光表演对于激活城市夜间经济,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中国多个城市都推出了灯光表演项目。但灯光表演如何挖掘城市的人文内涵,如何通过城市之光对夜间的城市进行设计优化,灯光表演如何从照明工程转化和升级为城市光影艺术的呈现,本届双年展提出了思考。
记者了解到,本次灯光表演以计算机算法生成影像的方式,通过AI算法结合全新的视觉艺术的表达,体现深圳的城市包容性和创新引领性。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总策展人孟建民认为,深圳作为创意之都、设计之都,有新媒体艺术发展的良好土壤,不仅在灯光表演的“表演”上实践和探索,还非常关注如何从城市灯光策划的角度关注城市设计和城市的人文价值。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也认为,深圳做灯光表演和其它城市不一样,我们更关注“光”——在深圳,光作为一个界面,其精神性更加重要。深圳灯光表演更应看重的是不仅仅停留在一场秀的“喜闻乐见”的状态,而是希望提升到引灯人的层面,不断做新的尝试,起到先行示范的价值。
就在这次灯光表演的创作工作坊期间,多位灯光照明专家一致认为,发生在深圳市民中心的灯光表演,“秀”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灯光表演给城市空间带来变化,比如深圳中心区的灯光表演让市民广场这个空间变得更具活力。都市实践创始合伙人、坪山美术馆馆长、本届创意设计大赛艺术总顾问刘晓都则表示,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兴起的城市灯光秀,在灯光工程之外,如何让灯光的价值不流于技术上的炫耀,起到“城市升维”的价值非常关键。
灯光表演一方面展示了城市的发展成就和新媒体艺术的成果,它还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城市的温度和人文关怀,进而成为城市观光的“内容”和“打卡地”。每年一届的里昂灯光节,从12月8日开始持续4日,已演变成一个世界著名的新媒体节日。再如悉尼灯光节,每年于五月至六月中旬举行,已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灯光节中规模最大的公共艺术灯光节,是新媒体艺术的盛事。深圳市民广场的灯光表演,在城市光美术馆的机制下发展,未来发展将会十分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