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暖阳,簕杜鹃开得正艳。今日,深圳迎来以“质量 变革 共享”为主题的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在深圳,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大街小巷可见的道旗、车站灯箱、户外LED屏,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人重视高质量、人人建设高质量、人人享受高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高质量发展,深圳领跑。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圳发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改革再创新路,瞄准高质量发展,以“大质量”布局、“高标准”定位,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市与政府服务“六大质量”提升,创新“标准先行、设计支撑、质量引领、品牌带动、信誉保障”“五位一体”实施路径,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市场共同推进的质量建设格局,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
目前,深圳正努力实现经济更发展、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城市更美丽、政府更高效、生活更幸福,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质量效益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以“大质量”思维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深圳路径清晰。早在19年前,深圳创造性提出用质量思维来破解发展难题、指导发展实践,依托“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打造质量强市,主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深圳路径。目前,“深圳质量”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持续拓展。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2010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历史节点,深圳首次提出加快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2011年,深圳提出把“深圳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标杆。2012年,深圳提出“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总要求。2013年,深圳将“质量成就未来”作为城市质量精神。2014年,深圳提出打造“深圳标准”。2015年,深圳提出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2016年,深圳提出“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成就未来”为新时期价值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6日召开的全市质量大会上,市委书记王伟中明确提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把质量强市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把“深圳质量”放到新高度。市长陈如桂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率先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市委市政府连续把2017、2018、2019年确定为“城市质量提升年”,每年召开“全市质量大会”,为深圳质量建设指明方向。在广东省政府对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深圳连续三年获评最高等级A级。
深圳是国内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19年5月,深圳因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表彰。
做好顶层设计。深圳构建以法治筑基、战略驱动、政策支撑、绩效导向“四轮驱动”的质量制度体系,强化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的系统集成、整体协同。2017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出台《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以法律形式确立深圳质量的总要求和方法路径,提出经济质量、文化质量、社会质量、生态质量、城市建设管理质量和政府服务质量等“六大质量”,明确以“大质量”概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了“大质量”“大标准”的法定化,明确了质量建设共建共享、组织保障、评价“问责”等关键机制。这是国内首部质量促进立法,标志着深圳质量强市建设迈进加速阶段。数年来,深圳在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生态建设、诚信促进等各个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特区法规和政府规章,共同构成了质量建设的法律体系,在各领域树立起鲜明的高质量导向。
一张蓝图抓到底,深圳持续发力。2019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2年)》,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在这一系列政策规划的统领下,深圳先后出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等20多项子规划和专项政策,形成较为配套完善的质量发展制度体系。
探索“五位一体”路径提升领先优势
不久前,2019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大会发布的榜单显示,深圳15家企业成为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这只是深圳标准建设的一个缩影。深圳把握质量规律,以提质为核心,创造性提出“标准先行、设计支撑、质量引领、品牌带动、信誉保障”“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策略,系统化整合供给体系升级所需要素,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市场共同推进的质量建设大格局。
用更高标准,打造更高质量。深圳创新标准管理机制,国内率先出台《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等“深圳标准”系列制度,推动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标准化工作新机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累计26582项,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同时,深圳实施“标准+”战略,促进标准与经济社会和城市管理、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归集核心标准清单1176项并持续完善。目前,深圳成功创建全国“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企事业单位共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813项。
标准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深圳先行一步。深圳积极参与联盟、团体标准制定的社会组织达到百家,累计发布联盟、团体标准达696项,其中安防产业标准联盟、中医药企业标准联盟等发布的多项标准填补相关领域空白;深圳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移动电话(对讲机)、移动电话系统第五代(5G)等领域依靠领先的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深圳企业正从标准“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其中华为、中兴、中集等深圳龙头企业在各自领域成为国际标准的领跑者。
质量是竞争力核心要素,提升经济质量优势的关键是增强经济的质量竞争力。深圳实施质量引领计划,2014年首创“市长质量奖”,激励企业追求卓越质量,累计78家次企业获此殊荣,从中产生中国质量奖5个、广东省政府质量奖7个。2019年,深圳再次创新制度,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全面树立标杆、示范带动,打造更多更响的“深圳创造”“深圳服务”品牌。在提升供给质量水平方面,深圳实施工业质量品牌双提升行动,大力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行供深食品“圳品”认证,今年制发供深食品标准300个,已上市“圳品”18类,即将推出第二批60余类;实施“深圳标准认证”,35家深企48个产品、服务获这一优质标识。
设计支撑,提升“含金量”。深圳发展创意设计,助推产业高端化。目前,深圳出台支持创意设计的行政法规和产业政策,并成立国内首个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促进会,建立世界领先的数字设计作品备案系统,孵化具有设计基因的新一代制造业。据统计,去年,深圳工业设计企业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20.48%,占我国工业设计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目前,深圳已有6000多家设计企业和50多个创意设计园区,获得的IF、红点设计大奖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品牌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深圳强化自主品牌的创造、保护和应用,已形成“政府重视品牌、企业追求品牌、社会关注品牌”的良好氛围。全市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32.6万件,全国城市第三。已建成罗湖黄金珠宝、南山移动电话、龙岗时尚眼镜、龙华时尚服饰产业集聚区4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及深圳内衣、女装、钟表和黄金珠宝产业4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目前,7家深圳企业上榜“世界500强”,6家企业进入国际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全球品牌价值500强”,28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榜单28家。
信用深圳,提升质量信誉。深圳信用体系建设蹄疾步稳,护航高质量发展。目前,深圳已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深圳信用网”,以及基于法人库、房屋库、人口库等基础库的企业、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及个人“四大”信用信息数据库,归集480多万商事主体信息6.5亿项,以及1859万实际管理人口13.2亿条数据。查询途径多达10余种并嵌入到“微信”“支付宝”“银联钱包”等枢纽平台,移动端“深信APP”可一键查询全市商事主体和18万条产商品信息。风险预警系统对接了全市各银行和30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推送9787万条涉企信息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个人信用报告纳入深圳积分入户政策等,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日益成熟。
全方位质量建设迈向新高峰
曾经,凭借“深圳速度”,经济特区创造工业化城市化的奇迹;而今,依靠对质量的高要求,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深圳正迈向新的高峰。
质量引领,支撑经济新态势。事实上,质量效益成为深圳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40年来,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42万亿元,年均增长22.4%。2018年,每平方公里产生GDP达12.13亿元,为全国第一。同期,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2%、6.66%。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0.1∶40.2∶59.7调整为0.1∶39.3∶60.6。
质量引领,彰显文化“软实力”。深圳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文化+”成为深圳文创产业发展模式,2018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GDP占比超过10%。
质量引领,提升民生幸福指数。深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2018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安居工程项目供应4.6万套。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67%。全市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23.1%。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市民体验,成为深圳质量最有力的“注脚”。
质量引领,美化生态环境。深圳牢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管理和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2018年PM2.5年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深圳蓝”成为深圳新特质。92%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其中,环境治理成效突出,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质量引领,重塑城市风貌。深圳智慧城市建设领跑全国,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连接10个区和72个部门,日均数据交换量超过1600万条;交通规划建设全面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形成“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成为中国口岸数量最多城市,建成唯一“一地两检”深圳湾口岸,深港1小时生活圈已形成。全市公园总数1090个,森林覆盖率41%,绿化覆盖率45%。绿道覆盖密度居全省第一。
质量引领,优化政府服务。深圳以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带动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不见面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深港通、深澳通注册易等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开办便利度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324.8万户,其中企业201.9万户,创业密度保持全国第一。政府为市民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大力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如全城通办事项300项,养老金、工伤待遇等均实现“刷脸”领取,年底前“i深圳”统一政务服务APP实现95%以上个人事项和60%以上法人事项可移动办理。数字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深圳阳光型、法治化政府建设,更是赢得众多点赞,深圳两次获中国法治政府奖,获中国法治政府十大典范城市之一。连续五年获得全省依法行政考评“优秀等次”,地级以上城市位列第一。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最强音。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也是提升深圳经济活力、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深圳勇当改革先锋,从过去主要致力于提升自身综合实力,转向全方位全过程先行示范,全面提高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和政府服务质量水平,对标国际先进,更加突出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把高质量目标、高质量实践贯穿各项事业发展中,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开创城市发展新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