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和未来。今年5月,羊城晚报“文化深圳深调研”系列报道重磅推出、与读者见面,并以每天半个版的规模,连续推出十期。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意见》勾勒了深圳文化发展的“未来蓝图”:到2025年,深圳文化软实力要实现大幅提升;到2035年,深圳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通过这组报道,我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深圳的文化软实力?“创新”“文化+”“国际化”……这些关键词在我们的调研报道里频频出现,逐步勾画出深圳文化软实力的“素描图”。
出台文化创新发展“施工图”
谈起“文化深圳深调研”系列报道与羊城晚报的“渊源”,得回溯到今年3月。今年3月,羊城晚报深圳全媒体传播中心挂牌仪式上,羊城晚报正式宣布,启动“文化深圳深调研”系列报道。《羊城晚报》是一张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民生大报和文化强报,文化是她的优秀基因。而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近年来俨然已经长成了“文化绿洲”,并且创造出一个个文化奇迹。深圳和羊晚,“文化自信”又一次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酝酿,“文化深圳深调研”系列报道面世。系列报道开篇,羊城晚报专访了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请他详解深圳文化建设这些年。他提到,2015年年底深圳制定出台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成为了今后这几年深圳宣传文化工作的“总抓手”。这是一张展示城市文化美好未来的“效果图”,更是一张深圳文化如何创新发展的细致“施工图”,是深圳一个时期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记者了解到,方案配套有《目标责任书》和《重点任务分工表》,细化分解列出130多项具体任务,包括文化品牌活动、文化设施建设等多项内容。有了“施工表”,深圳文化建设有条不紊,从市到区逐层推进。文化创新指挥棒下的文化交响曲气势恢宏。
音乐厅演出精彩不断,国内外名家荟萃
对标国际建文化地标
从“文化荒漠”到“文化绿洲”,只有成果能说明。羊城晚报通过调研,从硬件加软件两方面展示深圳文化的最新成果。
不断完善的文化设施是肉眼可见的,如文化设施,关乎城市品位和未来发展,更关乎民生幸福。2018年,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深圳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重点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打造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设施,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目前,深圳正加快推动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和区级文体设施项目。从这些文化地标上,能切实看到深圳文化建设的成果。而深圳文化的发展,背后还有哪些“软件”的支持,深圳的“文化+”,走出了怎样一条路?对此,我们也采访了文化部门负责人,从官方角度解析深圳文化建设的“软件”支持。
此后,系列报道还采访多位文化名家,全方位展示深圳文化建设成果以及解析其背后的动因。深圳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认为,深圳的文化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是多方面原因共同聚合而成的。首先,深圳有内在的文化需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之地的深圳被定位为“经济特区”,早期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并到达一定的高度。但决定一个城市高度的最终是文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比拼最终也要靠文化。与此同时,深圳丰硕的经济改革成果,则为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圳走出了独特的“文化+科技”道路,发达的IT技术让深圳的文化体现出信息化的特征,也让文化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体现形式。
一年一度的国际摄影展吸引摄影名家汇聚深圳
形成“文化+”新模式新业态
放在更大的视野中看,文化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同时也是重要的产业。深圳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文化+”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其中,深圳“文化+科技”的竞争力尤为突出,涌现出腾讯、华强方特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除此以外,近年来,深圳“文化+金融”动作频频、亮点不断,“文化+旅游”持续发力。
不仅宏观看文化,报道视角也延伸到“深文化”的微观角度。比如,深调研的“人才篇”,我们聚焦文化人才。这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文化的发展同样亦如是。从前,深圳在文化领域缺乏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家大师。而今,多位高端文艺名人被引进。文艺名家璀璨夺目,文艺精品精彩纷呈。通过出台相关制度,近年来,深圳一步步引才、补齐该短板。通过多种形式,这种城市展示了对文化人的尊重与善待,彰显了深圳发掘并厚植城市文化根系的作为和担当。
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是动态的。深调研“改革篇”聚焦文化改革。近年来,深圳文艺院团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理顺隶属关系,推进了融合发展,成立了深圳歌剧舞剧院、深圳市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会,启动了“深圳文艺名家推广计划”,为深圳文艺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文体不分家,深圳的体育发展,也值得单独书一篇。作为一线城市,深圳在体育方面却有不少短板。可喜的是,两年来,这块短板在快速拉伸——重大赛事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的赛事格局初步形成。
设计大展吸引年轻设计师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文化发展,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报道最终落点在深圳文化建设有哪些惠民成果,基层文化活动是如何实实在在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历年来不断建立健全普惠型、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市民文化权利。在文化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更是以创新精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2017年5月,深圳城市文化菜单发布,成为国内城市里第一份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单,让市民尽享“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丰富文化生活。这背后,深圳充分发挥市宣传文化基因和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的鼓励和引导作用,优先支持纳入“菜单”的品牌活动。深圳市民可以通过“点单”获得文化服务。此外,各个区都有、或者计划建设书城,未来将达到“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效果。
最后,展望未来,深调研报道以“文化未来篇”做结,画下圆满句号。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及发展已到了关键时刻,深圳着眼于世界发展格局,让文化建设与世界与国际接轨。深圳给自己定下了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新目标,踏上了全新的文化建设之旅。
新时代经典大秀《东方霓裳》展示中华民族服饰
“文化深圳”关键词
关键词1
创新
创新是深圳的标签,创新同样融入了深圳文化的血脉中。2015年年底,深圳出台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成为了今后这几年深圳宣传文化工作的“总抓手”。这是一张展示城市文化美好未来的“效果图”,更是一张深圳文化如何创新发展的细致“施工图”。将“创新”直接写成了方案,足见深圳文化建设的信心及方向。有了这个“施工表”,深圳文化创新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关键词2
科技
深圳是科技之城,深圳走出了独特的“文化+科技”道路。发达的IT技术让深圳的文化体现出信息化的特征,也让文化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体现形式。深圳“文化+科技”的竞争力尤为突出,涌现出腾讯、华强方特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
关键词3
温度
身为文明之城,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走在全国前列。说起深圳文化的本质特征,不仅有“深圳速度”“深圳质量”,还有温暖人心的“深圳温度”。2017年5月,深圳城市文化菜单发布,成为国内城市里第一份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单,让市民尽享“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丰富文化生活。每到周末,各个区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让深圳人应接不暇。各种文化服务工程和关爱行动工程,让广大市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深圳同时不断完善和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通过票价补贴等方式鼓励民办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
关键词4
国际化
只有高瞻远瞩的视野与格局,一座城市的文化才能真正有大气度。深圳正是在高远的追求中,逐渐为这座年轻的城市锻造出对标国际一流水准的内涵。深圳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正加快推动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一批市级和区级文体设施项目。与此同时,深圳打造了一批国内国际知名文化品牌。“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国际科技影视周、国际摄影大展等品牌活动丰富多彩,尽显深圳文化的风范。与此同时,深圳也获得了“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等荣誉,通过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
名家评“文化深圳”
深圳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深圳所取得的文化建设成就,与其文化战略定位密不可分。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发展战略,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目标;2008年,深圳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后续发布了10余项文化产业政策,涉及金融扶持、税收优惠、产业空间、产业内细分行业专项政策等;2011年深圳又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圳腾讯、华强动漫、华侨城、雅昌等诸多文化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海外,总是在不经意中就落地生根;2016年出台的《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把以文化创新为基础,融入创意、技术的文创城市功能塑造提到战略高度,深刻影响并疾速提升一座城市的国际化地位和形象,增添这座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
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昌龙:深圳文化从一开始就努力寻求跨界,积极与高新科技、金融、创意等有效融合,极大拓宽了文化的原有边界,使文化在跨界发展中爆发巨大的创造力,使得文化在向全社会扩张中体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在当今的文化扩张时代,深圳在这一方面的做法给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