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按照《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有关经济质量、文化质量、社会质量、生态质量、城市建设管理质量和政府服务质量等“六大质量”部署,明确以“大质量”概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领域质量效益提升,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将于12月5日至6日在深圳召开前夕,本报特开“高质量发展的深圳实践系列报道”专栏,报道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本”。 深圳最大工业投资项目TCL华星整整成立10周年,从追赶者跃升为引领者,跻身全球面板行业前五强,一路上演“深圳速度”“深圳质量”;一年一度的深圳读书月,已成为深圳文化名片,全民阅读让城市富含“养分”;杜鹃花开,满城出彩,“生态深圳”上半年空气质量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更有温度,天更蓝水更绿,城市管理效率更高,政府服务更加贴心。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大质量”全面提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华为、中国平安、中集、TCL华星、招商银行等深圳本土企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标杆。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深圳质量指数测评值87.38,较2016年提升2.4,经济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前,深圳经济稳中向好。今年前3季度,深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0.1∶40.2∶59.7调整为今年前三季度的0.1∶39.3∶60.6。 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发展源动力。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与世界最高水平的以色列相当,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实现全国城市“十五连冠”,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1.4万家。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1.4%和66.0%。 单位面积产出更高,GDP更绿。去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产生GDP12.13亿元,为全国第一;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2%、6.66%。 ●文化软实力彰显城市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道路上,深圳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从边陲农业县到“设计之都”“阅读之城”“创意之都”“全国文明城市”,深圳文化竞争力、传播力、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在城市精神、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等领域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的创新举措,为深圳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目前,深圳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据统计,2018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 文化深圳,气象万千,引人注目。深圳拥有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书城,全国第一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五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首倡公共性文化场馆“零门槛”,文博会、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文化对外贸易基地等国家级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成功举办“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改革开放再出发”大型综艺演出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顺利通过部委专项督查。 ●社会建设质量提升城市“温度” 深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圳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去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2772亿元,占财政支出64.7%;完成民生微实事1.2万件。 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去年,深圳新增幼儿园学位2.3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6.3万个;新增三甲和三级医院8家,高层次医学团队57个;“健康深圳”建设全面提速,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24.27%,市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25岁,比2009年提高近3岁。 “宜居深圳”促进安居乐业。深圳启动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市场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4∶4∶2”的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去年,深圳安居工程项目供应4.6万套,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9.65万套;今年上半年,深圳已实现供应13630套,建设筹集2.5万套。 ●生态质量成为城市新“名片” 碧水蓝天,深圳城市亮丽“名片”。 深圳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今年上半年,深圳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仅次于海口、拉萨;PM2.5平均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为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今年上半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总体呈现快速改善势头。全市7个考核断面中的5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达到国家、省相关考核要求。全市159个黑臭水体中,146个已基本不黑不臭。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深圳高效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绿色产品认证体系试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据悉,深圳因环境治理成效突出,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验全省推广。
●城市建设管理质量展现新风貌 这段时间,簕杜鹃花展走红,尤其是周末,大批市民到莲花山公园赏花,场面火爆。 这样的场景,得益于深圳加大投入,提升市容市貌。目前,深圳正加快建设世界著名花城和国家森林城市,新增立体绿化30万平方米,全市公园总数达973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40.68%,绿化覆盖率45.1%;建成总长2448公里的绿道系统,绿道覆盖密度居全省第一。 智慧城市建设领跑全国。深圳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连接10个区和72个部门,日均数据交换量超过1600万条。2018智慧中国年会发布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深圳综合得分全国第一。 打造最干净城市。去年,全市环境卫生指数得分86.64分,较上一年提高9.62分。 ●政府服务质量创造发展新环境
秒批,已经成为深圳提高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新名片。 目前,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推出40余项“秒批”、300项“不见面审批”、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等举措。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截至目前,商事主体增至311万户,其中企业197万户、增长11.6%,创业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型政府取得新进展。深圳上线“i深圳”统一政务服务APP,企业及个人办事更方便。截至今年上半年,“i深圳”实现57%个人事项和40%法人事项移动办理,年底前实现95%以上个人事项和60%以上法人事项可移动办理。 阳光型、法治化政府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圳两次获中国法治政府奖,获中国法治政府十大典范城市之一;连续五年获得全省依法行政考评“优秀等次”,地级以上城市位列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