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从GDP增速来看,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2%,其中三季度增长6.0%,尽管和上半年相比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宏观调控的目标区间之内。从横向看,这个速度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也属于排头兵。
中国经济政策导向和市场逻辑不会出现预期失衡,因为政策设计围绕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市场运行带来的短板和风险可以通过政策红利予以弥补和化解。去年下半年,中央在分析研究经济形势、部署经济工作时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是破解中国经济风险的系统性工程,“六稳”中稳就业属于民生工程,民生优先凸显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中心思想。如果说高速增长带来的GDP总量攀升算是国富聚集,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民生福祉上,稳就业可以增加民富,让民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稳就业不仅是稳民生,也是其他“五稳”的基础。
“稳金融”和“稳外资”这“两稳”,可从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和出台外商投资法一窥端倪。中国对外资银保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修法,目的是让外资银保机构降低在华市场门槛,享受和中国银保机构几乎同样的市场待遇,这凸显了中国的自信与开放。“稳外资”不容易,毕竟全球资本的流动性受到全球尤其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阻滞,尽管如此,中国依然具有强大的外资“磁吸”效应。中国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683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幅超过50%。前9个月,在中国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了3万家。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通过减税甚至行政命令促美资和美企回流的现实下,美国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投资500亿元在上海开工投产。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中国产业转型对全球资本和跨国企业依然有强大吸引力。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三驾马车”,动力或有升降,但集群动能依然强势。以投资为例,不是中国无钱可投,而是中国不愿再进行粗放式大规模投资“花钱买增长”,这不符合高质量增长的逻辑,而是要投入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或者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产能项目共享投资发展红利。中国贸易提前做了风险预判,整体外贸出口依然呈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2.9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同时,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引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为中国经济防控外部风险确保韧性提供了内生动力。
中国经济“五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确保宏观经济稳预期。当前全球经济依然处于下行趋势,而中国经济维持在6%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区间,不仅稳固了中国市场预期,也给全球市场带来更好的愿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