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绿洲普惠市民
这个国庆节,注定要成为深圳人难以忘怀的一抹红色记忆——《我的祖国》专场音乐会中,深圳大型原创交响套曲恢弘奏响;“我爱你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圳群众文艺晚会”中,原创文艺作品由本地演艺团队精彩演绎;在深圳湾举行的“祖国万岁”大型焰火晚会,烟花照亮湾区夜空,如绚烂云霞,美不胜收。
一系列精彩热烈的国庆活动,展示的是国家的盛世升平,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兴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刻,如果要选择一个地方去观察沧海桑田的时代之变,深圳是上佳之选。
从一座文化设施寥寥、被人称之为“文化沙漠”的边陲农业县,到提出“文化立市”、垦出“文化绿洲”,如今正在建设“城市文明典范”、打造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深圳步履坚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道路上,深圳文化怀着高远梦想,铿锵前行。
汲取观念力量标绘城市精神坐标
北纬22度,坐标深圳,太平洋来的季风清新凉爽,亚热带的阳光温暖炽热,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扎根,他们种下的青春和梦想,在这里恣意成长。
从特区建立伊始,这座城市就以文化理念的力量,吸引着特区的“同路人”。
知名词作家蒋开儒曾在改革开放前去香港探亲时路过深圳,那时,他眼前只有大片大片的水田。1992年,他搭上南下的列车驶向深圳,半个月后,他记录下对特区最初的印象:“不讲谦虚谈自信,不排辈分排股份,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求安稳求创新,不惜汗水惜光阴……”
自信、创新、实干、惜时……他用文化工作者特有的敏锐,几笔勾勒出那个时代深圳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特区,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观念。
从去年开幕以来,《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至今热度不减。展览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具有时代意义的标语,在今昔对比之中,给予人们更强烈的震撼。正是改革开放的壮丽事业,塑造了深圳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成为深圳不断开拓进取、创造奇迹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全新推出,为城市文化建设勾勒出施工图与时间表,也让特区精神更为鲜明、特区姿态更加昂扬。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深圳也在精神文明领域,走出一条鲜明的特区之路,标绘着城市的文明坐标。
五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深圳,已探索出一条以法治促进文明、以机制保障文明、以文化滋养文明、以科技助推文明、以共建共享文明、以传播弘扬文明的崭新路径。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深圳推出积极举措,聚焦社会关注、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多年来,深圳坚持举行关爱行动,并涌现出了一批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南粤最美少年等榜样人物,激励市民文明有礼、崇德向善。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正在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精神的力量,深沉、持久,支撑着这座城市过去的成长,在未来,同样如此。
加快文化建设“文化绿洲”普惠市民
改革开放40年,深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正能量,不断推动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特区成立之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在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亿多元时,就“勒紧裤腰带”投入了三分之一的资金规划建设了深圳大剧院、体育馆、科技馆等“八大文化设施”。
迈进21世纪,深圳文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在2003年率先提出“文化立市”发展战略,“拓荒牛”垦出“文化绿洲”!
中心书城、音乐厅、图书馆、青少年宫、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等标志性文化建筑在福田中心区拔地而起,从视障阅览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从各类免费文化培训及演出到高雅艺术演出票价补贴,深圳这座城市昂首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零门槛”时代,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文化,因创新而发展,因创新而兴盛。
新时代,深圳全面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影响力正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提升:深圳有了首个综合性英文门户网站“EYESHENZHEN”;推出了国内第一份对标国际的城市文化菜单,“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新增的重大文化品牌活动达18个;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50家,各类自助图书馆296台,“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
今年,备受期待的新一轮文化设施建设正式启动。深圳歌剧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新十大文化设施”完成选址,正逐步推进,“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也正在进行。此外,深圳还将规划建设31个市级及51个区级大型文体设施,共计有超过100个文体设施将在未来分期分批投入建设。
丰富的文化设施,多样的文化服务,精彩的文化活动,像一场场润物春雨,滋养着鹏城。
创新驱动发展文化产业展翅腾飞
近日,华强方特文化科技上榜“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文化产业企业30强。当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华强方特的迅猛发展是其中一个缩影。
一组对比数据足够具象:2003年,深圳文创产业增加值仅为135.3亿元,约占当年全市GDP总量的2.5%;2018年,这一数字跃升至2600余亿元,占GDP的比重也超过了10%。自2003年以来,深圳文创产业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
目前,深圳文化创意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61家,园区入驻企业超过8000家,就业人数近20万人,合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实现税收超过150亿元。
文化资源相对薄弱的深圳,文化产业何以在短期内迅速崛起?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特色鲜明,形成了“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新模式,培育一批新的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平台日趋成熟,文博会、文交所、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纷纷落户深圳,成为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文化出口强劲,“深圳品牌”“深圳设计”正成为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劲旅。
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与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的期盼。放眼望去,文化灌溉的幸福之花正在鹏城盛开!(转自深圳特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