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考是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役,成王败寇也不过如此。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应运而生了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但果真的只能如此吗?海风教育的两位老师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杜竹青老师的采访,那么大概是“心疼”一词。心疼自己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中休息不足,心疼一次次考试过后学生上下不安的心情,也心疼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只能被题海淹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人不是这么说的吗,我也只是照做而已。”杜老师说,自己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教学的内容,有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不是冗余的重复作业。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的粗心情况,她教学生正确记笔记和整理错题的方法,为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的时间太紧,做不完安排的作业,她就指导学生抓习题的重点,找出解题思路和脉络,提高做题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有一个和学生们年龄相仿的弟弟让杜老师更加理解学生们的烦恼与焦虑,她也因此成为了学生们能够信赖的大姐姐。“他们带给我感动,带给我骄傲,也带给我快乐,所以我也感谢他们。”杜老师如是说。 入职接手学生到高考的短短九个月时间里,她的两名学生一名从化学70多分提升至稳定的90分,在高考中取得662分的佳绩,把志愿目标定为了北航和北师大这样的一流大学;另一名学生则从化学不及格提升到了70多分,高考理综取得了210分的成绩,总分高出一本线60分,进入理想的学校绰绰有余。 “我们今天所做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孩子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成为更好的人。”提及未来,杜老师和她的学生一样充满憧憬。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的高材生,已经在海风工作一年的阎嘉展老师用“有个性,充满求知欲”来形容自己的学生。 阎嘉展老师也是在2018年9月接手的这名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他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高中的范畴,喜欢钻研,愿意提问,因而在准备课程时也常常将大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既覆盖了当前的知识点,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说,孩子对于自然学科的爱是珍贵的宝物,需要老师加以呵护、培养,而不是一味地以不是考点的理由来抑制他们的好奇心。 在知识之外,阎老师也注重学习方法上的培养。在给学生讲述答题技巧时,他教学生使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对照实验结果,用事实论证答题技巧的可用性。“我们常常教他们答题和应试的技巧,这些将来他们不一定再用得上,但这个过程他们会记得,这个方法他们会用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心。” 从最开始指导孩子时80分左右不稳定的成绩,到高考化学全校第一,总分670分,进入全国前十的大学毫无问题。半年多的时间取得这样的进步,阎老师十分欣慰。 “最让我感动的是,即使我身体抱恙,他也始终坚持不要换老师。能收获学生的这份感情我觉得值了。”采访的最后,阎老师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十二年寒窗苦读固然不易,但高考仅仅是人生的新起点,金榜题名也只是万里求知航程的开始。海风教育的老师们愿做第一缕轻风,教会学生航行的方法,指导他们前行的航向,帮助他们牢牢地撑起风帆,在人生大海上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