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氏教室的一大特色就是自由和秩序并存,而150蒙氏则在原有的蒙氏教育基础上提出了爱与自由,并且认为爱与自由才是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博士创立蒙氏教育时候的初心。
很多人非常困惑自由如何和秩序并存?自由和秩序是矛盾的吗?自由和界限是矛盾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越小的孩子,越喜欢规则,喜欢秩序,因为规则和秩序,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稳定感,归属感。这非常有利于婴幼儿智力的发育,婴幼儿大脑神经元链接是一个不断淘汰无效链接,不断生成有效链接的过程,整个过程,都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如果家庭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乱哄哄,家庭作息乱哄哄,家庭秩序乱哄哄,都非常不利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两三岁的孩子,也喜欢规则和秩序,因为规则和秩序,让他们能够学会清晰的指令。真正给孩子爱与自由的家庭,其实都会给孩子清晰的指令。只有那种对孩子不闻不问的家庭,才会用放养这个词来美化自己的行为,而且认为是给了孩子自由。其实,这种所谓的“放养”,一定让孩子感受了世界的不稳定,感受到大人的变化无常;所谓没有规则,就是随时在改变规则,这会让孩子内心缺少安全感。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孩子在有边界的游泳池,能玩得很开心,感受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而到了漫无边际的大海,感受的则是危险,毫无自由可言。为何呢?因为游泳池有一个清晰的界限。
一个孩子在家里的活动也是如此。两三岁的孩子,当他明确知道什么事情他可以做,什么事情他不可以做之后,他非常乐意遵守这些规则,这是他内心的需求,这是他成长发育的需求。
而蒙氏教育认为孩子天然更喜欢秩序和纪律,所以蒙氏教室会自由和秩序并存。
为何一位清华教授曾经这样愤慨道呢?“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逐渐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因为这种所谓快乐教育,其实是一些没有上进心没有生能量一辈子碌碌无为的父母,看不见孩子希望上进希望努力的内心成长需求,不喜欢承担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职责而美化自己的言辞。每一个孩子,都有征服欲,都有胜负心,只是其中的一些孩子被父母给打压了。
这种父母,在家里不给孩子培养秩序感和规则感,孩子在外面就会遭受嫌弃,而孩子自己是知道自己被嫌弃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成了外人眼里的熊孩子。比如:在一些公众场合,很多孩子会没有环境意识和一定的素养。他们会肆无忌惮的在各个角落玩耍、喧哗。
之前就有遇见过,在一家火锅店,小孩子随意乱跑,然后不小心撞到了拿汤锅的服务员,造成多处烫伤。此时,小孩子的父母一下子拽住服务员理论,并口口声声说是服务员走路没长眼睛。事后,孩子的父母在未经过任何鉴定,也没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态度嚣张地索取39万赔偿:“钱不钱的不重要,谁家小孩被烫成这样不值39万?”
像这样的悲剧发生,很多时候父母的责任必不可少,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视规则,酿成越来越多的悲剧。
这些熊孩子,有些就发展成为了未成年犯罪,他们年少轻狂,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角色。这部分孩子并不是因为被散养惯了,没有敬畏心理,而是因为父母给的爱不够,对孩子不闻不问,用“放养”“快乐”等美化自己不服责任的行为,导致孩子在小时候是熊孩子,在社会上感受到恶意,行为越来越恶化,这些孩子最后极有可能以悲剧收场,连最正常的成长都无法完成,也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150蒙氏教育理念就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很自由,因为一旦喜欢规则秩序,感受就是很自由。而150蒙氏独特的数学启蒙教育,让孩子很短时间,就可以把小学所有数学全部学完,小学期间,孩子有大把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可以说获得了非常多的自由。
150蒙氏作为市场上拥有比较成熟课程的团队,手把手教家长操作蒙氏教具的线上课程,并手把手提供教具购买清单和购买意见,讲解每一个教具原理,让家长示范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观念,孩子在一遍遍操作教具过程中,将蒙氏教育自带的规则感和秩序感内化到了自己的人格中,慢慢成长为一个优雅而睿智的大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