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普及,很多人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既有困惑又有疑问:什么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多大关系?怎么根除幽门螺杆菌?儿童感染了怎么办?
下面,让我们为读者对这些困惑和疑问进行一一解答。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阳性?
通常在体检所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式有两种,即尿素14C呼气试验和尿素13C呼气试验。如果结果显示阳性,说明你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尿素14C呼气试验原理是:通过口服14C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如果胃部存在Hp(幽门螺杆菌),则此菌就会分解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二氧化碳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检测患者呼出气体中有没有被标记的14C,如果有,则存在Hp;否则,则不存在感染。
碳13C则与14C原理上大同小异。
幽门螺杆菌的特性
第一,对人类"情有独钟"。目前已知,人是它的唯一自然宿主,它寄居于人体的胃部及十二指肠球部。
第二,是唯一可以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胃酸浓度越大,它繁殖得越快。它"擅长"分泌黏附因子,紧紧黏附于胃上皮表面。
第三,两侧有鞭毛,有超强运动能力,可进行快速螺旋状移动,通过胃粘膜层,"口-口"传播和"胃-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重要传播方式。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管返流可进入口腔,滞留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
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病的元凶
胃壁有一系列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微生物侵袭;而Hp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唯一元凶,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人们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故称为"屋漏"学说。
屋子漏雨了,当然下面胃黏膜必定遭殃。
幽门螺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经数周或数月会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甚至是胃癌。
所以,目前已经可以肯定地说: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Hp阳性,远远高于其它人群;同时如果对Hp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这些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
幽门螺杆菌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超过80%的胃溃疡和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这里的消化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目前根治Hp就是消化道溃疡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
Hp在发展中国家和卫生条件较差地区,感染比例更高。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达40%-60%。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代表就和胃癌划上了等号。据统计,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终生患胃癌几率预估约为1.8%,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是安全的
Hp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Hp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环节,人体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对于胃癌发生也至关重要。
Hp检测的意义在于提示,提示Hp阳性人群罹患胃病风险会增高。
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
在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热潮中,存在许多误区,会导致一些不好结果,比如:对不必要治疗的患者过度治疗,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产生不应有的副作用;对应该治疗的患者用药不规范,导致治疗失败。更糟糕的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困难。
由于细菌耐药性增加,自2012年开始使用四联用药,疗程延长至10~14天。四联用药指联合使用四种药物,其中一种为抑酸药物,一种铋剂,以及二种抗菌药。两种抗菌药物至少应包含阿莫西林、四环素及呋喃唑酮这三种耐药率低的药物之一。
儿童感染了怎么办?
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对儿童检测更为严格。
通俗说,对儿童是否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及是否需要治疗,都有更严格规定,不能随意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用药也有不同于成人之处。
虽然儿童感染率比较高,但大约有10%会自动清除,这依赖于他们日益成长壮大的免疫系统。所以没有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不具备根除指征的,一般不建议根除治疗。
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首先要确定是否必须进行根治。
其次,如确需进行根治,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首次治疗,务求最大可能地实现首次治疗成功;
最后,对于儿童、老人及特殊情况、既往治疗失败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问题
(一)在清除幽门螺杆菌过程中,选药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1:目前清除幽门螺杆菌要求使用含有铋剂四联药物,具体包括:一种PPI+铋剂+二种抗菌素。
要点2:二种抗菌素选择必须在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三种药物中至少选择一种。
要点3:由于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药物耐药性强,二种抗菌药不可在这几种药物中选择。
要点4:不可在其它未经验证抗菌药物中选药,诸如各种头孢霉素等。
(二)服药后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1:疗程结束后要检查治疗效果,需在服药结束后间隔一个月以上时间,推荐进行14C(或13C)呼气试验检查。
要点2:如果治疗失败,需要再次治疗者,不宜立即进行,应间隔数月,以使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复治选药更困难,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