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因,经常和同事交流教育话题,上网也会选择一些教育类案例来观看:
有孩子在家长暗示下过敏的;有奶奶觉得上幼儿园太累,于是孩子天天哭闹觉得上幼儿园是受罪的。其实这些都是一种心理暗示。
所谓的心理暗示就是指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心理机制。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某种方式行动,或者下意识地接受某种信念和意见。
比如:有个小朋友,他在吃饭的时候,爸爸总是跟他说:“来,吃肉,肉好吃。”他经常听到这句话,就认为只有肉才好吃呢,其他的都不好吃。所以呢,他每次吃饭的时候只吃肉。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消极暗示所影响而没察觉,尤其是在与孩子沟通中。通过我亲身经历的案例可以看出心理暗示对孩子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小时候长得胖,个子也挺高的,亲戚朋友都夸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营养给的充足。
但是中国人好面子的特点总是让他们拿我来自谦:是啊特别挑食,就爱吃肉,青菜也只吃叶子,不吃葱、不吃姜、、不吃萝卜。每天晚上做饭可真是够操心的。
而我的家人,则对此下了结论:这孩子就是嘴叼,挑食。虽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挑食,但家人一遍遍的强化,就像是一个提示: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慢慢地我也越来越挑食了。
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想告诉各位爸爸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正向积极的语言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积极的人。
消极的心理暗示,就是在给孩子贴上一个“坏的标签”。固化孩子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使其扩大化。当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跟孩子们的沟通中,少用或不用消极的暗示,多用积极的正面暗示。
有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鼓励她:你很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美”。女孩也越来越美了。
从此,“翁格玛丽效应”就成了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名词。意思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力,增强信心。
在被表彰和嘉奖的情况下,受表扬者自然会不断地追求进步,以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其实原理很简单,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东西或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向着这个目标去争取、去努力。
久而久之,你将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得到你想要获得的一切。
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
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限制孩子、毁了孩子,而消极的心理暗示类的话语就不要再对孩子说了,真的会毁了孩子。
北京新东方少儿老师建议家长安排好孩子寒假和春季的时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