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基金监管越发严格,私募基金的发展也越发规范,对私募管理人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管活动越发密集,从监管处罚到私募自查,预示着私募市场环境正走向更加规范的新时代。下面私募直营店收集整理资料给大家介绍协会罚单和私募合规要点。
从中基协发出的罚单上来看,违规私募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披露义务是否履行
从公布的处罚信息上看,受处罚的机构最为共性的问题,是信息披露义务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
中基协要求的信息披露不仅仅涵盖产品的重大信息变更、涉及投资者利益重大事项告知,也包括所管理产品的投资团队高管变更信息告知、产品备案相关信息告知、基金定期报告等等。
2募集行为是否合规
对于募集行为的监管,中基协主要在意两点,一是宣传上是否合规,有无公开宣传、夸大宣传的情况,有无保本保收益的承诺或变相承诺。二是合格投资者的确认,投资者是否符合《证券基金法》及相关自律条例中关于合格投资者的要求与标准。
3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是否确认
这点体现了中基协对于投资者风险能力的注意,尤其是投资者的风险能力要与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相一致,不得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推荐高风险投资基金。
4备案环节上是否合规
在备案环节上,中基协格外关注的点在于:1.备案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2.是否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进行投资行为 3.未托管情况下,是否明确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各管理人尤其要注意及时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从处罚案例上看,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越来越细致,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信息告知即可,目前要求将基金从成立,到运作期,再到退出期,全过程的涉及投资者利益信息予以披露。同时对于信息的更新的及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处罚通知中有三家机构因为信息更新不及时,被点名并要求整改。所以对于管理人来说,接下来要格外注意这一点,最好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相关信息的披露,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以确保未来协会监管时能够符合监管要求。
2、在募集行为上,各管理人要严格按照中基协监管要求,合规宣传,对合格投资者严格审核,尤其要注意保本保收益之类的承诺不能作出。同时要规范化销售人员销售行为,很多受处罚案例中,问题出现在销售环节中,比如将不公开宣传的基金产品,通过互联网公开宣传。再比如,在销售中夸大产品安全性,夸大管理人实力,夸大历史业绩等等。所以,管理人也要注意自己销售团队的培训,销售管理制度的建立,以避免在销售端的不合规行为引发协会的监管处罚。
3、各管理人一方面要注意对私募基金产品进行专业性、标准化的风险评级,按照R1—R5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另一方面,要通过问卷调查,风险能力测试,投资者咨询等方式,综合评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等级,并与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对应。以保证符合投资者的风险能力,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要注意的是,这些风险审核材料、风险评级材料要妥善保管,在协会新一轮私募自查中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4、各管理人在备案时首先要格外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能为了备案顺利通过,提供虚假的资料,如上面的案例中所示,在募集资金未到位情况下,提供虚假材料备案,或将募集资金打入托管账户中再抽出,以获得资金到位证明等方式,都是协会认定的不合规行为。所以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在后续协会巡查过程中发现,将会被“翻旧账”予以处罚。
私募基金合规风控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份《私募合规风控要点》整理给大家,各位管理人在今后开展工作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要点:
登记备案及信息报送合规性
(1)管理人登记:向基金业协会登记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并按照《私募办法》规定更新登记信息。
(2)基金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在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后20 个工作日进行备案,完成备案后方可进行投资运作,备案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并按照《私募办法》规定更新备案信息。
(3)信息报送:发生重大事项的,应及时向基金业协会报告;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应向基金业协会报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和所管理私募基金年度投资运作基本情况。
募集行为合规性
(1)向合格投资者进行募集:机构净资产应不低于1000 万元,个人金融资产应不低于300 万元或者最近3 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单个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应不低于100 万元。投资者应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2)投资者人数合规性:单只基金的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人数。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型基金及有限合伙型基金不得超过50人;其他类型基金不得超过200 人。
(3)投资者风险评估:应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应采取评估,由投资者书面承诺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2016 年7 月15 日后的募集行为应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和收入证明。
(4)募集方式合规性:不得通过下列媒介渠道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一)公开出版资料;(二)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单、布告、手册、信函、传真;(三)海报、户外广告;(四)电视、电影、电台及其他音像等公共传播媒体;(五)公共、门户网站链接广告、博客等;(六)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募集机构官方网站、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七)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八)未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介。
(5)产品推广合规性:募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推介私募基金时,不得存在以下行为:(一)公开推介或者变相公开推介;(二)推介材料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三)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最低收益,包括宣传“预期收益”、“预计收益”、“预测投资业绩”等相关内容;(四)夸大或者片面推介基金,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五)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措辞;(六)推介或片面节选少于6 个月的过往整体业绩或过往基金产品业绩;(七)登载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祝贺性、恭维性或推荐性的文字;(八)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准确性、权威性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业绩比较,任意使用“业绩最佳”、“规模最大”等相关措辞;(九)恶意贬低同行;(十)允许非本机构雇佣的人员进行私募基金推介;(十一)推介非本机构设立或负责募集的私募基金。
(6)风险揭示充分性:应制作风险揭示书,向客户充分揭示投资运作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明确约定由客户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客户应签字确认。
(7)销售适当性: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向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的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
(8)委托募集合规性:委托募集的,应对代销机构进行遴选,并对其募集行为进行持续有效监督。
适当性管理有效
(1)制度机制:应制定适当性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投资者分类、产品或者服务分级、适当性匹配的具体依据、方法、流程等。应制定并严格落实与适当性内部管理有关的限制不匹配销售行为、客户回访检查、评估与销售隔离等风控制度,以及培训考核、执业规范、监督问责等制度机制。
(2)投资者分类:应按照《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和《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有关规定,进行投资者分类,包括了解投资者基本信息、对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对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化等。
应参考《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附件列示模板拟定《投资者基本信息表》《投资者风险测评问卷》《投资者类型及风险匹配告知书及投资者确认函》《风险不匹配警示函及投资者确认书》《投资者转化表(专业转普通及普通转专业)。应建立投资者评估数据库。
(3)产品服务分级:应按照《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和《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有关规定,进行产品分级。应参考《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附件列示模板拟定产品服务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划分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时,应了解相关信息并综合考虑有可能构成投资风险的因素。存在特殊因素的产品或者服务时,应审慎评估其风险等级。
(4)适当性匹配:应按照《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和《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有关规定,进行适当性匹配。投资者主动要求购买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服务、向普通投资者销售高风险产品服务时,应能履行相应的程序和特别注意义务。
(5)动态评估:应根据投资者和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变化情况,主动调整投资者分类、产品或者服务分级以及适当性匹配意见,并告知投资者上述情况。
(6)告知警示:针对下列四种情形,应履行告知警示义务:普通投资者申请成为专业投资者;向普通投资者销售高风险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根据投资者和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变化情况,主动调整投资者分类、产品或者服务分级以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经营机构向普通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通过营业网点向普通投资者进行告知、警示,应全过程录音或者录像;通过互联网等非现场方式进行的,应完善配套留痕安排,由普通投资者通过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电子方式进行确认。对投资者进行告知、警示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语言通俗易懂。
(7)风险揭示:向普通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前,应告知下列信息:(一)可能直接导致本金亏损的事项;(二)可能直接导致超过原始本金损失的事项;(三)因经营机构的业务或者财产状况变化,可能导致本金或者原始本金亏损的事项;(四)因经营机构的业务或者财产状况变化,影响客户判断的重要事由;(五)限制销售对象权利行使期限或者可解除合同期限等全部限制内容;(六)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适当性匹配意见。
(8)禁止不适当销售行为:不得存在下列行为:(一)向不符合准入要求的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二)向投资者就不确定事项提供确定性的判断,或者告知投资者有可能使其误认为具有确定性的意见;(三)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者服务;(四)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不符合其投资目标的产品或者服务;(五)向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投资者销售或者提供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者服务;(六)其他违背适当性要求,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9)适当性自查:应每半年开展一次适当性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主动报告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10)材料保存义务:应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存其履行适当性义务的相关信息资料,对匹配方案、告知警示资料、录音录像资料、自查报告等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
私募直营店平台上线3个月,入驻私募机构突破1000家
作为阳光私募行业国内最专业的第三方评级机构,主办方私募排排网深耕私募行业十五载,见证了中国私募行业的成长足迹,也一直致力于打造私募机构与合格投资者客户间的桥梁。2018年底,私募排排网打破业内传统代销模式,首创“私募直营店”模式,为私募机构与合格投资者打造了直接对话沟通的桥梁,省去中间渠道,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大幅降低了私募行业交易成本。私募直营店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私募机构的热烈欢迎,短短三个月入驻私募机构已超过1000家,服务高净值投资者超过10000名。在近期的红火行情的刺激下,更有一些业绩突出、表现活跃的私募机构获得了大量签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