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全市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深圳市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统筹推进政策解读、公开平台建设、政务舆情回应、政府数据开放等重点工作,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了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现代治理能力。
构建政务公开新体系
“政府在线”征求公众意见近万条
深圳着力扩大公众参与,鼓励并支持公众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与、监督、评议政务公开工作,力争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政府规章、重要政策措施、重大建设项目等,各区各部门均在门户网站设立重大决策(预)公开专栏,及时公开年度决策事项目录。
为规范公众参与方式,深圳还要求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必须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座谈、咨询协商、专家论证、媒体吹风等多种方式,广纳多方意见,并及时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
2018年,各区各部门在“深圳政府在线”上就《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若干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等重大决策事项,公开征求公众意见495次,收到意见建议9900条。聚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在各区各部门网站设立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专栏,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深圳在罗湖区开展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该区重点围绕就业创业、社会救助、义务教育、社会保险、户籍管理、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综合执法、养老服务等9个领域,条目式梳理1164个政务公开事项和42个群众关切事项,同步建设政务公开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并对公开目录事项进行数据同源、同步更新、动态调整。
在试点过程中,罗湖区探索构建了“三层级五公开全链条”制度规范体系,即建立区、街道、社区“三层级”公开体系,完善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制度,健全发布、解读、回应、监督“全链条”服务,初步形成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法律事务为一体的智慧公开模式。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罗湖区政务公开满意度为92.03%,相比试点前大幅提升。2018年10月,经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实地验收,罗湖区被评为优秀试点单位。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启动“不见面审批”改革
2018年以来,深圳市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双一流”目标,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民生服务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推行“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实施“秒批”“深圳90”“不见面审批”等一系列“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政务服务。
推行政务服务“秒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优化审批体制机制,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支撑,事项标准化为基础,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大数据监管为保障,大力推广“秒批”模式,目前已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落户、高龄老人津贴申请、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53个事项实现“秒批”。比如,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落户“秒批”,改革前需跑动至少3次以上,改革后只需在网上提交信息,系统自动审批,即时出具结果,毕业生可直接到户籍窗口办理落户,一次就完成办理。
推进建设工程项目“深圳90”改革。2018年7月,《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管理规定》和《深圳市社会投资建设项目报建登记实施办法》印发实施,正式启动“深圳90”改革,即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完成,总审批时间不超过90个工作日。经过“深圳90”改革,政府投资类项目施工许可前政府部门审批事项从81项压缩为50项(含2项省新下放事项),社会投资建设项目从启动到产权登记政府部门审批事项控制为63项。改革前,深圳市政府部门办理施工许可平均时间为267天。改革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截止施工许可办理完成,房建类工程审批时间控制在85个工作日内,市政线性类工程审批时间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建设项目从启动到施工许可控制在33个工作日以内,从启动到产权登记控制在45个工作日以内。
推行“不见面审批”。启动实施“不见面审批”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现代物流服务,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精简材料、数据共享等改革创新,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降低市民和企业办事成本,实现审批不见面、办事零跑腿。2018年,深圳市发布300个日常业务量大、市民期望快速办的高频服务事项实行“不见面审批”,实施效果明显。比如,2018年无犯罪记录证明“不见面审批”共办理13095笔,市民找工作、申请出国签证等需要用证方面享受到了更便利的服务;企业注册登记“不见面审批”共办理108511笔,大大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深入实施《深圳市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推动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免费开放48家政府机构(含10个区)的1500余项数据类目,数据总量1.2亿多条,数据接口数量1200多个,数据接口被调用200多万次,数据文件下载项1300多项,数据文件被下载10万多次。
做好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
去年回应公众热点逾4000次
过去一年,深圳强化政策解读制度规范,深入实施《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坚持“谁起草、谁解读”原则,要求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切实做到“策前引导—策中解读—策后跟踪”。在政策性文件公开发布时,要求政策解读材料应同步公布,最迟不超过3个工作日。为保证政策解读效果,将政策解读工作纳入全市政务公开绩效考核。
丰富政策解读形式,因策制宜采用政策答问、图表图解、音频视频、动画漫画等方式,重大政策解读则综合运用新闻发布、在线访谈、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努力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进一步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知晓度和影响力。
2018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4382次,举办新闻发布会255次,组织政府网站在线访谈178次,发布政策解读稿件777篇,对社会关切问题作了权威解读和及时回应。
深圳还支持各区各部门开展政策解读创新,涌现出“双周发布”“政务知了”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政务品牌。罗湖区“双周发布”累计高质量策划举行31场新闻发布会,单场发布会传播到达量超百万人次,已成为集新闻发布、城区营销、新闻发言人队伍培训、政民互动及融媒体链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南山区“政务知了”于2018年11月上线试运行,让传统的“民问官答”变为“办事群众互助共享”,对“官方发布”的政策信息和办事指南进行鲜活补充,被第十七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评为“区县政府网站十大优秀创新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