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青春可以高傲,但不要被误导

[复制链接]

3519

主题

0

回帖

8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58
发表于 2019-3-19 09: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点击联系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深圳网,深圳最好的本地论坛     深圳商铺写字楼二手房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全民云计算 云主机低至2折

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东北,提起东北,很多元素都浮现在脑海里,[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包括“山炮”、重工业、黑社会打群架之类,然后东北的小青年也是咋咋呼呼,谈吐间也尽显大乱炖式的不羁感。  

很显然,当青春电影过度集中在烟雨杏花斜的江南,一场发生在东北的爱情似乎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而,并不是,吐血)旧工业淘汰的时代并没有给这个青春故事太多的厚重感,反倒是为了“干架”而“干架”,热血、暴力青春成为这部电影的主题词。


点映过后,有个女孩被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代入感不足,不能引起共鸣。

一直在想,这些类似的青春电影既然背离主流,它究竟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宣言”?是真的在向那些以书本为伴、生活平淡者炫耀另一种放诞不羁的生活?这些“伤痕青春类”作品给人的感觉,好似这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雷同的生活才乏味。


这种看法没有错,这些每天都放诞不羁的生活有味。非常有味,不用上课,自由随性。或许随便问一个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他们都会羡慕窗外的世界,书本、课堂、日复一日的功课太乏味。那是很多人青春时候得不到的东西,鄙视他,也只不过是一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境。

当然,许多人说看这种电影是缅怀自己的初恋、闺蜜、死党之类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个人的私事,绝对尊重。只要不违法犯罪,活得怎么样是个人私事。


但生活本身是公平的,你选择安稳就必须牺牲刺激,你选择激荡就必须承担风险。所以这些电影的警示意义,大概就是“把你没有考虑过的生活方式,借他人展示给你看”:

女主杨北冰父母离异,她选择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在学校里称霸,讲究“哥们义气”,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十八岁进出迪厅,认识黑道大哥雷管,陪于一去那里打工,能够补贴家用似乎还显懂事。


后来遇到紫薇,三人成为亲密的朋友,为紫薇出气。最后紫薇投奔雷管,出车祸而死,杨北冰、于一为紫薇报仇与雷管火拼。

这些扁平化的经历只能是定格化的,无关乎成长。如果非要给成长下一个定义,那可能就是“责任”。

这些电影大都是“责任除外”的——生了孩子不想要就堕胎;出了车祸也从不考虑该由谁担责;为了泄愤,可以随便把饭菜倒在别人脸上;当然,还有这部电影的开头,女生为了找男生干架也可以直接冲到男生的澡堂,把男生看个精光。


这就是电影最假的部分,也是让许多人活在幻想中的:行为自由、举止放诞,但可以不背负任何责任。它就像一块半遮半掩的布,告诉你生活也可以逞一时之快。

但也在欺骗你,洒脱过后依然可以过得顺风顺水,过着想辞职就辞职,想要圈地盖楼就圈地盖楼,一句英文没练还能过上大海航行靠舵手的生活。

再怎么夸张的生活都不足为奇,但非要硬拗不合逻辑的结局才是最大的误导。

行为与结果,选择与责任的断层是大多数青春电影总能披上一种“我爱故我在”的狗血感。


但生活只能告诉你选择,不能替你做选择,纯粹根据他人的经验似乎会扼杀很多可能,毕竟很多人一开始就将自己的生活类比电影的精彩故事,将生活的赏光灯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
免责声明:深圳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www.szaima.com/thread-291369-1-1.html 上一篇: 美好的灵魂和皮囊缺一不可,女性净菌凝胶给我的底气 下一篇: 雅思中的逻辑关系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提醒:请严格遵守本站规则,禁止广告!否则封号处理!!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