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人脸识别相关行业热点频频出现,背后是人脸识别行业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距离11年央行下发第一张支付牌照起,移动支付在过去七年的时间里取得的成绩堪称优秀。但正如今年6月马化腾在“未来论坛X深圳峰会”所说,“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本身比较薄弱”。过去几年,中国移动支付取得的成绩,主要依赖于用户基数以及中国互联网公司卓越的运营能力。
整体来看,虽然一线市场也还存在大量未接入专业移动支付的商户等待众多服务商去开拓,但在过去一年多里,移动支付行业的整体产品类型和框架,并未发生太多变化,“新瓶装老酒”。但直到如今刷脸支付以及部分AI技术开始大面积商用,移动支付行业的格局可能又将被颠覆。
刷脸支付不是新物种,一年前就已开始试点
其实早在一年多前,刷脸支付就已经开启了商用时代,不过试点仅开放在部分特定行业,还无法作为标准进行大面积普及。
去年8月底,京东在线下零售店京东之家开始测试“刷脸”支付服务,据反馈,其“刷脸”支付可以进行准确、快速、友好地获取用户面部信息,单次交易可以控制在2秒左右完成支付。
去年9月1日,支付宝宣布在肯德基上线刷脸支付:不用手机,刷脸即可支付,而且地点不是在纽约,不是在伦敦,不是在巴黎,就是在支付宝的大本营——中国杭州。这是刷脸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
不管哪种尝试,这些迹象都表明了,相比于三年前马云在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上的购买测试,如今的刷脸支付与零售行业的衔接无疑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行业输出标准,可以快速复制输出到更多的行业场景。
“刷脸支付”是噱头还是真正的支付体验升级?
每一项新技术出现后,总有一部分人持怀疑的态度。对刷脸支付有怀疑的人当然也少不了。
目前,即使已经非常普及的移动支付依然有“bug”。手机没电、网络不佳、手机被偷……当作为支付终端的手机出了问题,消费者依然面临一筹莫展的境地。解放了钱包,消费者依然被手机捆绑着,出门不带手机,在很多消费场景中就没了活力。
如今“刷脸”支付亮相后,人们才真正被解放了。完成验证后,仅仅靠“面子”而无需借助手机,消费者就可完成支付的全过程。无论是二维码支付还是NFC支付,支付收钱端和付钱端都是由硬件设备支撑起来的,而“刷脸支付”省去了手机这样一个物理工具,从而带来限制更少、体验更快的支付体验。
我们想象一下,当一家人逛街时,手机没电了又没带钱包,便可直接跑到支持刷脸支付的购物广场,直接就能刷脸看电影、吃饭和买些东西,还不用担心手机被偷等问题,是不是更方便了?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刷脸支付普及背后的广阔市场
目前,中国人脸识别精确度已经超过人眼,同时大规模普及的软硬件基础条件也已具备,国内综合硬件、软件商的快速发展也达到了普及的硬性要求,这一切都预示着人脸识别技术爆发点即将到来。在线下商业应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目前几乎空白,即使是支付巨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如今也才刚刚开始布局,消费者也只能在极少的大型商场内体验。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仅达17.25亿元;预计到2018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27.16亿元,增长率接近60%。
未来五年中国人脸识别整体市场成长迅速,市场渗透快速攀升。预计到2021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达到了53.16亿元。
快人一步,不仅仅是刷脸
创匠的刷脸支付2.0—AI会员营销
从使用途径上来看,刷脸支付的本质也是移动支付,是众多移动支付收款方式的其中一种,但无疑也是目前来看体验最佳、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的移动支付产品之一。对于自身没有技术的服务商来说,是很难在官方的接口上独立完成二次开发的。
如今刷脸支付能够快速获得市场响应,最核心原因还是因为它解决了商业中的“效率问题”,而且能为客户带来绝佳的购物体验。刷脸支付本质上还是移动支付,却又是另一种融合了全新技术且更高效的收款方式。
创匠科技基于刷脸支付,继续深挖,全面结合企业已有的会员营销系统,于 9月在行业内率先推出AI刷脸会员功能,帮助商户打通数据,将刷脸数据与会员营销系统功能结合到一起,在让商户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收款的同时,提供更全面、更立体的会员营销体验。创匠AI刷脸会员能够完美融合创匠已有的移动支付产品矩阵,为服务商与商家提供更精致更前沿的支付体验。
创匠科技支持将刷脸支付以及AI刷脸会员等功能,私有化部署给客户,帮助客户打造自己的刷脸支付品牌,真正意义上做自己的事业,布局线下零售商业,拥抱如今刷脸推广风口的行业红利。
杭州创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移动支付技术研发,已为超过1000家企业级客户提供移动支付技术服务,为客户进行私有化部署,是专业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相关产品可移至创匠企业官网chuangjiangx.com或公众号“创匠科技”下载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