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场大道他不走;
医路艰难偏独行。
赵洪明:你是怎么学医的?
张志励:说起我是怎么样学医的,那可真是"医路艰难"!(注:“医路艰难”出自张志励)
我有三大不幸。一个是出生几个月送给别人抚养。二个是三岁养母不幸去世。三是求学艰难。
这一起都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和成长。
因为养母的去世,生活的辛酸和人世间的炎凉让我饱尝了人间五味!因为生活窘迫所以求学的路上非常非常的艰辛。
养父是个农民,为人勤劳,善良,对生活的艰辛他坚韧不拨,待人宽厚,朴实。特别正直,但脾气暴躁,可以说是暴跳如雷脾气。虽然常常大呼小叫但从来没有动手打过孩子,只是爱的方式让人有些受不了。只管叫孩子干活不愿支持我学习是我当年不解人情世故时最大的怨言。因为他抱着养儿防老的态度怕我读书将来远走高飞,他怎么办?……这些苦涩的历程还有很多很多平凡而艰辛的事情,更多的事情允许我暂时保密,将来我会写在个人传记里。
因为我上学艰难,拿到文凭也难,因为学历"一纸文凭"的限制,进考场比登天都难,拿到行医资格更是难是加难,所以到今天的我真正是"医路艰难"。但是我经过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拿到了医师资格证,也拿到了执业药师资格证。
现在不论走到那里都有人追着我看病,身边所有人都对我的学医予以肯定和支持,我特别感激在"医路"上支持过我的每一个人和各位老师!。
赵洪明:你为什么学中医?
张志励:其实我现在有些不愿意正面回答这个话题;但是你问我,我又不得不正面如实回答。
不愿说不是我学中医不光彩而是因为我的"医路"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可以说往事不堪回首!说多了都是泪。
我出生在一个中医家庭,我父亲是一位深受周围人尊敬的好中医,口碑极好。我见过大小中医很多但是我父亲那样很特别的中医很少,只是我父亲生于1928年,虽然是父亲,因为年龄和生活环境的原因我感觉我与父亲的距离好像特别遥远,当我真正懂得了他的时候,他不幸走了!……
更不幸的事情是我小时候不是在他身边成长,父亲和家庭受“文革”影响,在我出生的年月里,家境十分困难,在我出生后不久,因种种原因将我送给他人抚养,这一切也许是造化小儿在捉弄人。那个时候我是一无所知的一个生命体,任凭造化小儿捉弄摆布着。也许是人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要得到什么总不是那么简单,更不是一帆风顺,好像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我们就得不到好东西。凡是好东西要得到那就必须经过磨砺和艰辛。
我学中医完全受我父亲的薰陶。
第一是我父亲受人尊敬的职业和人品是我从小萌生了学医的动机。
第二因为家庭受文革影响哥哥姐姐们都没有顺利完成学业,没有人继承中医,本着子承父志的愿望,出于子承父志我暗下决心必须学医这是动力。有种责任感在冥冥之中魔鬼般的驱使着我。
赵洪明:请问你的学医经历?方便吗?大概叙述一下?
张志励:我深受父亲影响,矢志学医。
当我十四岁时萌生了学医念头,那个时候根本是稀里糊涂乱翻了几年书,还有个喜欢看小说的爱好,大字不识几个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看了一些闲杂书,不觉晃过了几年时间,真正的开始下功夫学医是十七岁。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医学的深浅,觉得我能学会,并且有人(父亲)教,不就是能给人看病嘛!也许是几个秘方就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知道医学是个什么东东!
当我的医术受到大家认可时人们普遍的说"人家出身中医家庭就是不一样"我就微微一笑……今天明白了,父亲给了我的东西是一种精神力量,可是这种力量是一种无价之宝。
其实当我真正懂得中医是什么,该从何入手,父亲不幸已经升仙了。但在入门时父亲给我指导了些方向,让我从那些书籍着手突破。在辨证用药上告诉我了一些正确思路。还给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医学笔记,这些笔记价值无量,最大的是我父亲的精神财富。从他的笔记中字里行间就能看到父亲那种刻苦和认真的精神。
记得十四岁那年,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在父亲面前提出了我想学医的想法。父亲当时正在看书,淡淡地说“把你自己该做的事干好,你能学医?”当时本来想我要学医父亲会很高兴的,甚至还会鼓励我,我满怀信心的说了,可是我那里知道我父亲会这样说!泼了一头冷水,当时我就楞了,半天回不过神来,在地角上站了半天,不知道自己是站在空中还是地面,当反应过来时泪流满面,觉得自己很失态。我出去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后向父亲告辞,本来那时候天色不早,原打算那天是不走的,父亲挽留不住……。这时父亲给我拿出三本书,其中一个合订本。那时候不懂事!哪里知道一个医生要具备什么素质和知识的储备结构。对我来说只是觉得医生好,将来我就要像父亲样子!……
父亲拿出书对我说“你把这几本书拿着,去看看,要是能看进去,说出来个一二三我就教你学医”那种心情突然间好的飘飘然!……
拿到书如获至宝,背着书一路小跑,几十里山路一路小跑回到养父家。打开一看是《新编中医入门》是繁体字,以后才知道是民国时代版本,前后扉页都没有了是手粘贴的书皮。一本《医史医话》讲的是历代名医,伟大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刻苦学习的精神,治病救人的传奇事迹,坎坷的学医过程。这样的东西在我幼稚的心里扎根发芽,直至影响到今天。一个合订本,《中草药手册,舌诊图,针灸穴位图》长大才知道我父亲的用心良苦!……
因为中医入门是繁体字那个时候我根本看了似懂非懂,就先看《医史医话》,既是故事又是简体白话文能大概看明白大意,但是这本书给我洗脑了!那些伟大的历代名医让我崇拜的五体投地,仰慕之,效仿之,暗下决心必须要做他们这样的名医才能觉得算是不枉人世,他们能克服万难成为名医我为什么不行?就这样我踏上了不归路!到后来我写了“少年立下学医志;半生陪我一床书”这是我生活真实的写照,学医让我吃尽了苦头。随后买了本新华字典,一边看书一边查字,就这样"医路走来"手不离卷,走到今天,虽然离前辈名医离得太远但是我也能影响一方,大人小孩救了几条人命。走到哪里都有人找我治病,在临床中治愈了多种多样的疑难杂症和顽疾。
张志励和赵洪明于宁夏和泰堂中医研究院
附:《高中的一件往事》
张志励
我的高中是在<甘肃省高级职业中学》(职高)乡医班学习。
有一年秋天,粮食作物收获的时间到了,家里父亲(养父)顾不过来,一个人无法完成粮食作物的收获。我只得请假回家帮助收庄稼,回到家中,大山深处土地比较宽广,种植的杂粮也多,我的家乡真是五谷杂粮之乡,在秋收的季节里非常美丽!
但是几十亩地面的各种农作物,有米子,谷子,各种豆类,荞麦,包谷,土豆等等,靠人工收获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亲是受过饥饿的人,对粮食生产抓的特别紧,特别能吃苦,籽种能种下地很不容易,精心耕耘,锄草,呵护,好不容易丰收了哪里能允许粮食遭受一粒损失!回到家中没日没夜,开始了粮食的收获工作。请了一周假期,当收完秋天(粮食),再把柴草,粮食作物拿回场上不觉光阴如飞一个多月过去了,确切的说四十多天了。小时候听奶奶说“秋,秋,何日休,佳人才子下高楼,镰刀响,几亩收,白露寒霜谁不愁?”道出了农民对秋天收获的重视,连那些佳人才子都要下楼收粮食,何况我们是食不果腹的农家子弟!
闲话不说,不觉一个月余了!家里的活那能干完,走了那还有一大堆活,并且有些农活一个人也无法完成,不去学校自己每天都是特别煎熬心里不踏实,惦记着学习,心里非常纠结,每天心里慌慌的,本来对我来说上学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我连小学都没有读完更不用说中学,能上职高对于我来说是确实是属于造化,说不好听是前世的积德,所以对我来说对能上学是非常非常的珍惜的事情。
免强抛下家中跑到学校,几十里山路到学校下午了,正上晚自习,教导处主任殷老师(文举)亲自门口查人,本来就不敢见老师况且是校领导,低头往里走,被殷老师的慧眼看见了!“张志励,你站住!这是学校还是旅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背上包包回去吧!……”
我站在那里无地自容!多少同学(人)在往里涌动,我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站在那里泪流满面
等学生都走完了,他问我,你是想读书还是想回家?我就慑慑地说当然是想读书,恨不得马上给下跪,只要不要让我休学!其实那个时候根本就不懂事,老师一点也不会那么绝情,作为老师没有任何坏心,只是履行职责……
他说“你去上自习,下课来我办公室”……
下了自习我非常为难进了他办公室,他态度和蔼让我坐下,我不敢坐,他还是让我坐下,询问了我的家庭情况。接着他讲了他更艰苦的上学历程,老师永远是老师他是伟大的!不但没责骂还给我予以鼓励,到今天我还是特别感激他!……
马上期未考试了!他当着同学面说考不好让我回家去……
可是天遂人愿我的期未成绩门门都考的不但过关了,有些还考的很好,他又在学生会上说“大家看某某人在家帮助家庭干了多少活还考试成绩这么好,你们都在干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