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疆到深圳:香港北上创客的“独角兽”梦

[复制链接]

2896

主题

10

回帖

702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02

官方团队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18-7-31 13: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点击联系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深圳网,深圳最好的本地论坛     深圳商铺写字楼二手房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全民云计算 云主机低至2折
几乎每个工作日,香港青年林恒一都要坐上元朗的巴士,到深圳前海上班。这样的“双城记”生活,他已坚持三年有余。作为凝方绿能的创始人,林恒一的梦想简单但不小。他希望运用物联网技术改造内地的写字楼,在节约能源的同时给楼里的白领们更加舒适的办公环境。

十多年前,香港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汪滔带着一款样机,在深圳南山创办大疆创新。数年之后,这家公司成为名震商界的“独角兽”。在他身后,一批又一批的香港青年工程师跨过深圳湾,期待创造和大疆创新一般的商业传奇。林恒一就是这样的追随者。

专注于产品的工程师文化,曾造就了美国“硅谷”的繁荣。如今,过境而来的香港工程师们正在珠三角地区创造新的商业文明。他们既有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又熟悉国际商业运作规则。在香港的科创土壤还未肥沃的时间,他们选择在深圳、在珠三角地区连接内地庞大市场需求。

创科香港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在资讯创科行业——即内地所称的互联网、TMT 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将面临数以万计的创始人及优秀工程师缺口。香港优秀工程师“过河”,不仅为大湾区科创行业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带动内地“码农”成为优秀人才。这将弥补区域内高端人才不足的“空白”。

“过河”,来到创新的世界

香港与深圳隔河相望,港人习惯称到内地为“过河”。对许多香港创业青年来说,“过河”是坚定而果敢的行动。

来到深圳之前,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林恒一已经在香港数码港的孵化器里待了三四年。在香港数码港的合约期满后,林恒一选择“搬家”,入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创业梦工场。新的孵化器由深港双方推动成立,目前已被确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合作平台。

对林恒一的凝方绿能团队而言,这一次搬迁如同结束一场尴尬的恋爱关系。

深圳前海的物理距离更近——他从元朗的家往返深圳前海只需两个多小时,而从元朗到香港数码港的孵化器居然要耗掉四个多小时。

差距不只是物理距离。从香港到深圳,林恒一似乎从一个世界“换”到了另一个世界。前一个世界叫“香港”。这是一座充满光辉的国际化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使得工作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资格得到世界的歆羡。不过,尽管香港拥有匹敌世界的科研实力,但国际金融中心的光芒太耀眼,在其映衬下,即使是世界瞩目的科创行业,也显得黯然失色。

林恒一感觉到不舒服。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香港从事研发的人数量不多,大多偏向到金融机构和律师楼里就业,缺乏一种创造性的文化。

这是一种香港人理想的人生。如同香港电影常说的台词——这个小孩真聪明,未来不是当医生就是当律师。但香港电影里似乎从来没有人祝福邻家的小孩未来成为创业者。

创科香港基金会近期发布的《创科发展 人才先行》报告指出,香港金融、法律、医学等传统职业优势明显,优质人才就业时更倾向于相关岗位;而在专业选择时,“高分”学生亦更愿意选择此类学科就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科专业与岗位吸引力不足,香港在专业选择与职业选择两个关键节点流失大量“创科后备军”。

毫无疑问,香港特区政府正在极力扭转这样的局面。林恒一也注意到,香港近些年来创科氛围越来越浓。

不过,无论基于创业成本的评估还是对接市场需求的考虑,林恒一认为,深圳都比香港更适合凝方绿能。深圳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香港的基因是金融,是航运和贸易,但当下深圳的基因就是创新本身。

近日发布的北大汇丰·深圳湾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深圳,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创业;平均每个小时就有55人开始创业之旅。这座城市平均每天诞生46件发明专利,平均每63人拥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了超过8000家创投机构。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深圳拥有完善的创新生态——除了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还相对单薄。这恰恰又是香港的强项,使得两种城市互为犄角,催生了林恒一们的创业“双城记”。

林恒一团队在香港运营的项目,是承建香港写字楼的全套能源管理系统。这需要运用到前沿的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这恰好是林恒一和伙伴们的强项。“绿色”是香港商业运作的共识,但内地写字楼的业主们还没有形成节能的“惯例”。现在,林恒一的技术团队正在将全套系统拆解为不同模块,希望逐步改造内地的写字楼。

林恒一看好内地市场的前景。

“与内地兄弟一起”

香港创业青年在深圳逐梦的同时,也开启着内地青年的“深圳梦”。

对林恒一而言,在深圳逐梦的过程,就是作为一名工程师,“与内地兄弟一起”,专注做好产品。

与“硅谷”的很多初创企业一样,林恒一的企业是“纯粹”技术驱动的企业。这要求团队成员合作默契,专注于某一项技术细节的研发,并保证完全不出纰漏。在深圳创业三年多,林恒一的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最开始的香港技术团队,开始吸纳进不少内地大学毕业生,扩展至十来人的团队。目前,这个技术团队已经有一小半内地人,来自诸如广东工业大学的内地普通高校。

在香港,工程师这份职业没有会计师、律师等传统企业体面。但在深圳,凭借香港高校的优质教育,香港工程师已经是光辉的存在,能力超过许多内地普通高校毕业的工程师。林恒一的工程师团队“必做”的事情是,给新进的内地大学毕业生做培训,让他们尽快达到团队需要的能力级别。

但林恒一很快发现内地大学毕业生的不一样。

这在与世界做了上百年生意的香港是不可理喻的。香港人的商业理念是将工作纳入规范的流程,每一项任务都是为整体的任务服务。林恒一正在把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理念,传输给他的“内地兄弟”们。

即使是创造性的研发,也与规范的流程没有矛盾。林恒一总是鼓励工程师们,在研发过程中想清楚应用的场景和客户的需求,确定研究的大方向,再逐个击破难题。

这就是工程师与“优秀工程师”的区别。

这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占据全球科创高地很有价值。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的优秀工程师还不够多。

大疆创新的投资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早前在前海深港合作论坛就此做过估算。据他估算,从粤港澳大湾区层面来看,需要联合创始人至少1.6万人/年,优秀创业工程师则需要13.6万人/年,而大湾区本地供应高质量工程师数量满足需求比例仅为36.8%,科技企业创始人方面仅能满足2.6%。

在粤港澳大湾区面临“人才瓶颈”的背景下,像林恒一这样优秀的香港工程师的涌入,为内地工程师的“迭代”提供了“神助攻”。
免责声明:深圳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www.szaima.com/thread-260187-1-1.html 上一篇: 超百城二手房房价中位数:北京5.9万 深圳5.5万 下一篇: 定制手表有哪些好处,优点是什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提醒:请严格遵守本站规则,禁止广告!否则封号处理!!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