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国内的三大白电巨头之一,海尔最近几年与格力、美的之间的差距正逐渐拉开。虽然在水洗行业海尔仍然占据着龙头地位,但从企业的整体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上来看,海尔的市场竞争力正急剧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海尔一直执着于“互联网转型”,作为一家传统家电企业,张瑞敏对互联网的痴迷似乎已经影响到了海尔的根基。而在去年迎来爆发的海尔消费金融,在被寄予厚望之后便出现疲软,海尔转型的道路再次出现坎坷。
作为第二批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4年的海尔消费金融在2017年实现了2.53亿元的营收,相比于2016年同比增长了45.7%,而其净利润也有7.5%同比增长,达到了4769万元。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海尔消费金融在2017年取得不小的进步,但是放在市场中与其他消金公司对比,在2017年消费金融大爆发的形势下,海儿消费金融的增长就显得不温不火了。就拿苏宁消费金融来说,其2.17亿元的净利润已经要追平海尔消费金融的年度营收了。
这对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海尔消费金融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要知道海尔拥有1.5亿家庭用户和3万多家专卖店,借此海尔消费金融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数据资源,还能覆盖家装、家居、教育、3C等多个消费领域。但优厚的背景和资源并没有换来更加优秀的业绩,相反,海尔消费金融却被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甩在了后面。这样不尽人意的表现,也再次加大了海尔转型的难度,其对互联网的过度“痴迷”本就已经对主营业务产生了冲击,如今作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又遭遇滑铁卢,可以说其为转型付出的一切努力很容易付诸东流。
而之所以海尔消费金融高开低走,与消费金融行业监管加强不无关系。在2017年,海尔消费金融就被银监局开过10万元的罚单,而进入2018年,监管又加强了对各个细分领域的规范,这使得海尔消费金融更加束手束脚。与此同时,海尔消费金融的高层动荡一直没有停过,从2014年年底开始,高层便频繁“换血”,这或许也是其业绩不振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当初被寄予厚望的海尔消费金融,并没有在高起点的情况下实现高速前进,如今消费金融行业野蛮生长时期已过,严监管之下,想要再实现行业之初那样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哑火”的消费金融业务,让海尔的互联网转型再次出现了停滞,如今依靠着强大的白电业务,海尔虽然还能顺利突破千亿市值,但是如果再找不到正确的转型方向,其余格力、美的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