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已成雇佣主力军
近期,记者走访各大家政公司发现,雇佣家政人员的主体人群已被80后占据。因为随着80后纷纷成家生子,这一代人开始真正进入到油盐酱醋的生活中。但是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是娇生惯养长大的,他们最欠缺的恰恰就是生活能力。所以,顺理成章,他们开始大量地需求家政服务人员。
但是采访中记者发现,80后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大,可他们又是有挑剔性的需求。他们希望找到的是一个家政高手,而不是单纯扫地擦桌子的保洁员。“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还都在老家。我们俩在大连过上日子之后才发现,生活里原来有这么多琐事,有这么多自己不懂的技能。妻子经常开玩笑说,我们除了吃饱穿暖之外,生活过得是一团糟。”家住锦绣的小王告诉记者,“确实这样,比如我们头段时间,想腌点酸菜。结果,我俩忙碌了一天,累得腿发酸,白菜还是全部被扔掉了。所以,我们有时候特别需要一个生活帮手,他能理顺我们这些80后乱麻般的生活。” 国内环保压力不减且有加重之势,在过去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中,众多化工企业停产、限产的新闻更是不断,新兴智能制造行业的清洗需求旺盛,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业清洗行业应如何调整步伐,适应新一轮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清洗技术也在形势下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从我们自身企业发展及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整个工业清洗行业都急需标准化和品牌化。
根据80后的这种家政需求,记者在走访劳动力市场时发现,目前,大连多数家政从业人员,还是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往往,他们都是最基础的家政服务。他们都是指哪打哪,保证能将脏地方清理干净,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综合的素质,或者说对80后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我们只要求自己勤快,不占雇主便宜就可以。”多数家政从业人员都是这样向记者表示。
管家式服务成必然趋势
对此,记者也采访了大连万帮家政服务公司的经理李福阳。据李福阳介绍,他们正在每周对公司的家政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请专门的老师来讲课。而所培训的科目,最开始很多工作人员并不理解。但是,久而久之,家政服务人员才发现,这些看似和传统家政并不太符合的科目,实际上大有用处。因为今天的家政服务人员,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扫地擦桌子,而成为雇主的“管家”已是必然趋势。
“所谓管家,自然是要让家政服务人员能够为雇主理顺烦琐的生活。这便需要服务人员是生活的专家,是生活的行家,这样才有资格成为雇主的生活帮手。”李福阳说。所以在李福阳的“每周一训”上,有这样一些新鲜有趣的课程。比如,家政服务人员要学会养花知识,什么花喜阳,什么花喜阴,什么花要每周浇水,什么花要每天浇水。甚至,每种花的寓意都要说得清清楚楚。而从健康角度,哪种花适合放在卧室,哪种花家里不适合多放,等等,这些都需要被了解。再比如,养鱼的知识,家政服务人员也需要充分掌握。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要求家政人员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比如,家政人员要懂各种各样的生活小窍门,要懂得居家物品怎样收纳,还要有一定审美的能力,可以为雇主家里的摆设提供专业的建议,包括色彩搭配,包括明暗对比等等。
甚至,我们的家政服务人员还要懂得红白喜事的程序。”李福阳说,“所有这些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培训,是针对市场而做的。因为眼下的雇主主力军已渐渐变成80后,他们其实对这种"管家式服务"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同时,经过这样的努力,也慢慢改变家政从业人员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告诉市民,家政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力活,而是有技术含量,更应该值得尊重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招聘从业人员时,也尽量招聘有高学历的从业者。”
雇佣双方情感交流不可少
在家政这个服务行业,除了技术上一些硬件要求外,李福阳还特别强调,情感交流也是不可忽视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之间是比较生硬的雇佣关系,那经常就会出现矛盾。而反过来,他们之间若是一种亲人关系,服务人员便会用心来服务,而雇主更会用心来感受。”李福阳说。
据李福阳介绍,他们经常会搞一些活动,比如他们搞过樱桃节,专门带着雇主和员工一起去摘樱桃。这样,整个郊游过程中,雇主和员工之间慢慢会多一些了解,慢慢就会形成一种默契,由朋友开始,再慢慢处成像亲人一样的情感。不仅如此,李福阳强调,要不放过任何一个和雇主拉近感情的机会。比如,每到八月十五,他们会到雇主家里送果篮。到了感恩节,他们还会在山东特定苹果送给雇主。甚至,他们将细节做到凡是有顾客过生日,公司都会发去一个问候短信。
“这种东西是有成效的,我们现在很多雇主会在人不在家时直接将钥匙扔给服务人员,这是一种巨大的信任。”李福阳说,“现在家政市场上相对是比较混乱的,很多雇主对服务人员并不相信,而实际上就是双方的关系过于僵硬所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