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传统文化也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阳明心学在内的“国学热”“儒学热”热度不减,地位日显,声望日重。
但社会上仍然有许多人对阳明心学充满误解,甚至对传播心学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诋毁,我想这其中有很复杂的原因:
首先是对心学的不了解。“心学”作为儒家的一门学派,厚植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中。对现代人来说,要完全准确的把握,不下一番功夫,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有些人喜欢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攻击心学,攻击致良知四合院。
阳明心学又称阳明学,是王阳明在其一生经历和思考的基础上,集儒释道大成的思想学说。在思想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的理念,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而提倡“致良知”,即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既要知,更要行,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即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阳明心学在中国哲学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是明代中叶之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在后世广泛传播,尤其是在日本及东亚地区有着较大影响力。例如在日本,王阳明被奉为“神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干将西乡隆盛曾说,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心学而来。近代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承认自身是一名王阳明哲学思想在经济界的实践者。在我国,从明清时期黄宗羲以降至近代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无不受其思想影响。
其次是对传统文化存在偏见。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认识倾向。有些人受西方思想影响,不愿承认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认为工业时代所诞生的现代文明与农耕时代所产生的传统文明,二者势同水火,根本无法并存。他们将“传统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混淆,不加甄别地鼓吹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历史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认为弘扬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倒退、一种复辟,而这不过是自五四以来就有的陈词滥调,虽不值一驳,但具有很坏的影响。
最后是对传播心学的机构的不了解。确实有很多社会组织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幌子,干着一些非法的事情,但这与传统文化本身无关,因为任何人们不太了解的事情,都有可能被违法者所利用,就像最近有人假借“区块链”之名搞传销,区块链技术本身又有何罪。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我们更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让老百姓了解什么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走进现实,让传承走进生活。
我在网络上看过一些人对传播心学的机构肆意诋毁,这其中还包括公益机构致良知四合院。由于本人是心学爱好者,因此特别关注相关情况,而且本人还有好友是致良知四合院的学员,所以对里面的情况也算了解。致良知四合院的诞生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群服膺阳明心学的企业家,出于对阳明先生的仰慕,对心学的渴求,因而成立了这样一个阳明心学爱好者的聚 集平台。这既是面向企业家和高管等商界人士学习阳明心学的公益机构,更是众多阳明心学爱好者的心灵家园。成员在这里阅读阳明先生原文,分享真实案例,心向圣贤、成就自我。不过,随着不断的发展壮大,致良知四合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与致良知学员长久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致良知四合院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弘扬传播心学,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的初心没变,坚持完全的公益性质没变,不存在所谓的谋取利益等行为。攻击它的人,只是出于偏见或被人误导,而无法客观、理性的看待致良知四合院所做的努力。作为阳明心学爱好者,我觉得有必要替我的那些朋友讲两句,当然我也欢迎大家理性的讨论。
总之,心学不是俗气的成功学,也不是故纸堆里的学问,而是练出来的。如果大家只停留在过过“嘴瘾”,对修行无益,对人生有害。我还是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像致良知四合院这样的公益组织,甘愿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知行合一,不做清谈馆,而当行动队,不陷入文牍主义,而是以专业的经济分析走进企业家、走进老百姓,以致良知的心法点燃民众,读懂圣贤、为我们这个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