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酒店集团经营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多是中西结合的经营者搞的“中国特色”的所谓集团管理,实质上,并没有酒店实业作为支撑,多是酒店管理模式输出企业,进行酒店行业集团管理和嫁接管理,多为拼凑型酒店管理模式体系,具有严重水土不服现象。
【】目前,酒店经营前景大家都看好,很多在房地产业获得巨额利润的企业,也逐渐转行进入酒店业,认为酒店只要装潢豪华,外表“看上去很美”,建筑高大、气派、地理位置好,就能够赚钱。特别是如杭州这样的旅游都市、上海这样的国际都市,酒店业看上去就是赚钱机器,印钞机。但是,许多人看到的多是假象,对于酒店的经营预期,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政策都缺乏应有的全面了解,对于政策的变化、经济的疲软,以及企业在经济疲软下的应变与对策,进入后的退出策略,都没有深入的思考。特别是一些投资2--5亿元的酒店,一旦资金链断裂,将造成巨大亏空,对于投入回报期的预计,投资者对于酒店入住率等因素欠缺考虑,对于单位房价和平均房价将下滑没有足够的预期,总是以不变的价格计算未来的市场购买力,以经济的递增来看酒店行业的发展,是不科学的也是盲目的。对于经济动荡对购买力的影响缺少足够的预计等等,都将造成目前中国酒店业的疯狂进入。在五年后,甚至更短,也许三年后,中国酒店的房价就会大跌,形成恶性竞争。目前在酒店行业协会还没有成为官方协会的情况下,对于进入酒店业的门槛没有设定,谁有资金谁就可以进入,这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定时炸弹,酒店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学费。像现在的中国彩电、电脑生产业一样。当然,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市场价格理性的必然,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是有利益的,但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值得警醒了,高利润和暴利已经将成为历史。
集团经营的趋势是个必然。
目前,酒店集团经营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多是中西结合的经营者搞的“中国特色”的所谓集团管理,实质上,并没有酒店实业作为支撑,多是酒店管理模式输出企业,依靠管理软要素作为经营资本在市场上寻租,在进行酒店行业的集团管理和嫁接管理,本身没有一套像样的体系作为支撑,多为拼凑型酒店管理模式体系,并具有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同时,与被委托管理酒店在人事上难以对接、融合,在文化等深层次上难以融合,特别是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员工的看法和对于利润的分配,是难以一致的。另外,任何一套酒店管理模式,只适合本酒店,没有一套适合任何企业酒店管理模式或方案,没有一套方案或模式放诸四海皆准。所以,酒店管理集团公司的管理输出,在经历过六年左右的市场运作,弊端逐渐被投资者、经营者认识清楚,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或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渐更新自己的酒店管理观念、思想、模式,跟进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逐渐变更面目和服务形式,这也是市场的规律与必然结果。
控股经营的趋势
作为投资者,需要的是回报,是收益。投资酒店,是个比较周期长的投资项目。如果在投资上占用大量资金,在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上都具有很大的危险,在融资和资金时间成本上,同时还存在政策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资金的时间成本、利息等等,将成为进行规模较大的酒店投资的主要风险。在2—5亿元的投资中,工期一般需要2—3年,2—3年后市场预期一旦发生变化,特别是经济发生变化,酒店投资就将发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导致资金链断裂,导致的结果不仅仅是资金效益的问题,还会牵涉到破产、犯罪等发生。
目前中国集团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家大力提倡“强强联合”的政治背景下,已经走过联合的道路,但从经历过的历史来看:强强联合未必强,吻合才最佳!只有优势和弱势互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许多强强联手失败的例子足以说明。同时与国外的企业的联合,也因水土不服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导致效益并不是如预期的那么理想。集团公司正在慢慢的退出企业经济合作的舞台,控股企业逐渐进入人们的思想,进驻人们的视线,经营者们开始懂得联合,懂得合作可以赢得更多,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联合、参股,在行业之间,在上游、中游、下游之间,都开始了联合,从以提倡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到逐渐进行企业之间联合、产业之间的联合,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联合,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者与管理者联合,产权所有人和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之间联合。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逐渐学会了联合经营,这才是强强联合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酒店管理集团经营,已经被以往的那些所谓的酒店管理集团搞的乌烟瘴气了,如果还进行酒店集团经营,貌合神离的经营和管理,也必然难以产生预期的效益,进行控股经营,也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控股经营的经营酒店管理模式里,控股企业给合作方彼此更多的自由和自主空间,在财务上彼此独立,在利润上彼此共享,在风险上彼此共同承担。这样的一个机制,对于企业在经济、环境、政治、政策等不确定因素且自身难以掌控的情况下,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活力和动力在一定的经营状况下、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都具有其他经营管理不具备的优势。在股份控制比例上,可以根据双方的实际经营管理能力,协商解决彼此的股份占有比例,可进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或参股经营、管理股、干股等等形式,把公司放置于集体智慧的经营管理中,将企业做成社会型企业,走出家族式或家庭式经营阴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