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苏盐城的楼市调控略显“叛逆”。7月1日起,盐城悄然撤消了执行三年多的楼市限价政策。表面上看,在中央狙击高房价的政策环境下,该行为似乎不合时节。 请关注工厂搬迁补偿www.yinglawyer.com
在过去十年楼市暴涨的情况下,包括限价令在内的各类行政干预,确实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楼市调控的“药性”逐渐失效。 最新公布的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表明,有69个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上涨。严峻形势自然带来了对现有调控政策的质疑与冲击。
因此在与政策的博弈中,楼市具备了内生的反抗动力。实际上,广东中山在2012年就有过类似的尝试。但诸多地方政府之所以保持了低调和沉默,就在于不愿意因风吹草动而引起太多的中央及舆论的关注。那么,盐城为什么敢“第一个吃螃蟹”?这或与盐城的楼市及经济现状有关。作为三线城市,盐城面临着高库存、低周转的楼市压力。同时全国经济的低迷也慢慢渗透到了此类城市。地方政府显然滋生了太多的焦虑。
毫无疑问,房价备案制度,尽管给房价人为地设置了上限,但终究难以回避诸多问题。
第一、给房价设置门槛,地方政府可以大言不惭地认为已严格执行了中央政策。地方政府将控制房价的皮球踢给了房企,而撇清了自己的责任。
第二、表面平静的房价控制下,实际上暗流涌动。房企已学会了暗箱操作,通过拆分房价、签订阴阳合同等,实现了变相的涨价。
第三、限价令依然难以解决诸多购房者的购房问题。即使是在限价执行较好的地区,仍有许多人买不起房,甚至付不起首付。所谓限价带来的福利,并不能在此类群体身上得以体现。
最为致命的一点是,这种行政打压的方式,颠倒了市场与政府的角色,甚至为相关部门的腐败提供了温床。而房企在较长周期的开发过程中,或因限价政策的冲击,而扰乱了原有的盈利模式,从而干扰了既定的经营路线。
对这种畸形模式的改变,市场的呼声越来越大。在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楼市调控的行政色彩势必会日趋淡化。当然,在“以疏治堵”楼市调控模式的尝试过程中,我们仍应警惕诸多风险,并做到防范于未然的准备。
第一、要遏制房企漫天要价的冲动。限价令取消,自然增加了部分购房者的担心。因此,地方政府仍应密切监视房价的走势,对于不合理的涨价,应给予打击。同时,在趋于常态化的楼市调控下,地方政府房价的调控思维应从打压转变为引导。
第二、限价令等行政方式的退出,不宜操之过急。此类方式,从推出到实施,到逐渐丧失功效,最后到羁绊楼市而退出,都需要一个过程。鲁莽地进行一刀切,在短期内斩断这种政策,反而不利于政策连续性的保持。倘若各地市场齐刷刷地搞限价令的退出运动,市场难免出现大的骚动。从稳定市场预期的角度看,此类行政方式的退出,应有时间表作支持。
第三、应选择部分城市与地区进行试点。第一类是库存积压的地区。此类地区供大于求的关系,完全可以对房价的上涨形成制约作用。第二类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较先放宽的地区。户籍制度的放宽,使得购房者对于楼盘的选择增加了更大的空间与自主性。此类地区购房者的购买决策将会牵制房价的上涨。
第四、增强居民购买力,使其跑赢高房价。楼市调控的最终目标是促进购房者住房福利的提升。上半年居民收入跑输GDP的尴尬,就为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购房者唯有不在房价收入比等指标中彷徨,才能真正在住房方面实现“中国梦”。
盐城此次所做的挣扎,显然是地方政府的一大进步。这种“从总理到经理、从市长到市场”的转变,应以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建设为基础。这中间势必要破解包括利益分割在内的诸多难题。但无论如何,限价令的取消,都应作为调控的新方向而继续得以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