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码和虚拟信用卡,这两个在2014年一度被央行叫停的支付产品,近来成了银联和银行反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突破口。然而时隔三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中的两大巨头,“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也已经深入人心。银联和银行此次的大举反攻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业内普遍认为困难不小。 请关注怎么提升支付宝的安全性?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75ab0bcb93e8e8d6874db25b.html
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
近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高调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
这种产品通过二维码(条码)交互方式,可以实现个人之间、个人与商户之间以及商户之间的资金收付。使用时,消费者在布放有云闪付二维码受理标志的商户,打开任意一家已开通云闪付二维码服务的商业银行APP,首次绑卡后,通过“向商户付款”功能生成“付款码”,收银员使用扫码枪读取后完成支付;或者消费者通过“扫一扫”功能,扫描商户收款码,也可完成支付。除了这种主扫和被扫消费模式,还可实现人到人付款,未来消费者还将有望尝试ATM二维码取现。
目前,首批支持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已超过40家。全国近60万商户支持云闪付二维码支付,约有266万商户技术开通银联云闪付二维码服务。近60家收单机构如银联商务、快钱、通联、拉卡拉、随行付等均已完成受理端改造,后续将有更多商户陆续加入。
据了解,本市的好利来、向阳坊、肯德基等连锁食品商户已经可以接受银联二维码支付。使用中,当前主要采取的是消费者出示二维码“被扫”的方式。商户扫码时,大多使用的是智能POS机,十分便捷。
中国银联表示,相较于市场上其他二维码支付方式,银联云闪付二维码采用了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安全级别较高。据了解,现在贴在商家柜台上用来“扫一扫”的二维码,只有在扫描之后才知道是否安全,由于手机扫码缺乏类似POS机等硬件保护,无法隔离病毒或保护用户数据,因而绑定了支付账户的扫码方式实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支付标记化技术”,原理就在于通过标记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验证,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业务处理的前提下,消除商户甚至是收单机构系统中的敏感数据,从而避免卡号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
有业内人士透露,消费者采用银联二维码支付,如果商户使用的扫码枪或者供付款时扫描的二维码有问题,手机都会给消费者作出提示,支付信息也会被“拒绝”。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享受类似于“小额免签免密”服务的风险补偿机制,如果遇到盗刷,有望获得相应赔偿。
多家银行发行虚拟信用卡
不仅是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也成了银行眼中的“肥肉”。近来,包括中行、建行、农行、交行、中信、浦发、广发等多家银行都先后推出了虚拟信用卡。
所谓“虚拟信用卡”,其实是基于银行卡上的BIN码所派生出来的虚拟账号,它没有实体卡片载体,但和实体信用卡一样都能用来付账。
各家银行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具有独立的主账户,不依赖于实体信用卡;有的则需要消费者先拥有一张实体信用卡,才能在该行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使用中,多数虚拟信用卡都可用于线上线下交易,比如绑定支付宝或微信钱包,或者在POS机上使用银联云闪付。有的虚拟信用卡还允许持卡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停用、启用卡片,或者灵活设置交易限额。
与实体信用卡相比,虚拟信用卡同样具有卡号、有效期等,但可以在线申请,实时审批、立即使用,消费者可以即刻参与银行提供的各种优惠活动,而不用再等待卡片寄送或前往银行网点领取。由于不存在实体卡,虚拟信用卡可以避免被不法分子复制卡面,由卡号、CVV2码泄露而产生的盗刷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同时,虚拟信用卡没有邮寄问题,不会在途丢失,也不会出现由于卡片磨损而导致的补换卡问题。此外,发行虚拟信用卡,银行也可以省下一笔卡片制作成本。
记者观察
“后来居上”困难不小
“起五更,赶晚集”,在被央行叫停后的三年里,移动支付市场可谓已经“沧海桑田”,银联和银行还能后来居上吗?
对于二维码支付,业内认为,与之前把二维码放在“银联钱包”里的做法不同,此次银联还将二维码放在了40多家合作银行的APP中,因而获得了更广大的用户基础。不过,对于许多手机银行用户来说,使用银行APP更多的是办理转账或者投资理财,而并非是频繁的小额支付。
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了多名消费者,发现几乎所有人的手机里都有微信和支付宝,但不少人没有使用过任何一款属于银行的APP。“我使用过手机银行,但要掏出手机来付款,首先想到的还是微信或者支付宝。”也有不少人给出这样的回答。
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和腾讯金融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93%。要想让消费者付款时换个APP,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二维码支付的推广中,银联打出了“安全牌”。有消费者表示,相对于其他APP,银行的APP的确让人感觉更安全。
但安全机制毕竟比较“隐蔽”,可能没有补贴、优惠那么“直观”。在支付场景的争夺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曾下了“血本”,此次银联也是联手境内外众多商户给出了大幅度的优惠让利,说不定就此能拓出一块地盘来。
在移动支付领域,各家银行对于无卡支付方面的研发也在抓紧进行,虚拟信用卡就是其中的一环,直接与同样具备“先消费后还款”功能的“京东白条”和“花呗”对垒。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虚拟信用卡与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出的消费分期产品面对的客户群不同。互金公司则把年轻人和蓝领人群作为主要切入点,对于银行来说,这部分人群暂时还无法享受信用卡服务。
业内普遍预期未来会有更多机构研发出更多移动支付产品和消费金融产品,市场会逐渐趋于细分,各方参与主体目前的主要目标还是共同努力将市场做大。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付款时拥有更多选择,怎么看都是“福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