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江湖,那么地位高的人就有号令天下的能力。 请关注南京小程序开发http://www.njleirenweb25.com/
有8亿活跃用户的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江湖里的大哥大,所以小程序一祭出,移动互联网行业炸开锅一点都不奇怪。只不过,行业里雾里看花的多,那些吆喝着干掉APP的论调,并没有太多的参考性。其实更应该关注小程序背后的技术、产品逻辑,以及小程序所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发展理念。
庆幸的是,小程序刷屏数日后,终于能看到一些干货了。其中不少人开始关注谷歌一直在低调布局的PWA的移动互联网Web标准。
那么,这与微信小程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不了解PWA的人可能会蒙圈,其实两者间虽然不是一个门派,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还多少存在相爱相杀的感觉。之所以说小程序可能并没有那么美,可能会引发螳螂捕蝉(微信小程序),黄雀在后(谷歌的Web布局)的一幕,也是源于此。
吐槽下小程序,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
这段时间,小程序的优势已经被表述得很清楚了,无需下载和卸载,即搜即用,用完就走,微信提供导流入口等。但也有不少拧巴的成份存在,比如为了避免给微信原有社交生态造成干扰,小程序明显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不允许转载到朋友圈,只能定向到好友或微信群,不设常规入口,不提供模糊式的泛需求搜索。
这些条条框框让小程序一开始就颇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用扭扭捏捏来形容,可能更恰当。
在唱多的声音和给人纠结的感觉之外,这里我们更想吐槽一下小程序的一些弊端。
一是,小程序虽然提供了开放的开发套件和运行环境,解决了Web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上存在的不同设备、不同浏览器展现上的兼容问题,但其本身是在封闭的微信APP里产生的Web形态的程序,注定了会是一个一家言的体系,难免会有诸多的限制,不能通过自由的链接来实现开放性。
之前微信屏蔽淘宝链接、封杀Uber、虾米音乐被关闭分享通道等就证明了这一点。一旦小程序故伎重演,你怎么办?
二是,小程序不会替代APP,最多仅仅是应用生态的一个补充。所以我们看到京东商城等首批上线的小程序,基本上都是阉割版,他们依然会把注意力放到原生APP上,尤其对高频应用和入口级的平台来说,小程序短期依然是打酱油或引流、试用的角色,叫Widget可能更准确。
不过对一些低频应用来说,APP的开发和运营门槛本身就太重,小程序会是他们的一个新选择,但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大都抱着且行且珍惜的态度。
三是,小程序提倡去中心化,就像张小龙说的,小程序就静静的躺在那里,用户需要,过来用一下,不需要,就走了。既然不提供入口,不支持模糊搜索,不提供应用商店的容器,还不让转发分享朋友圈。试想,这一定是一个运营难度超级大的模式,封杀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是,小程序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需要审核通过才能上架,且不支持个人开发者,这会是后期小程序体量和规模化的最大障碍。当然,张小龙向来以谨慎出名,也可能是短期的政策,未来不排除会改变这一规则。但松绑前,暂时还看不到小程序会遍地开花的迹象。
总体上说,小程序嫁接了开放互联网的部分功能和理念,却被封装进封闭的微信体系里,虽说能调用微信天然具备的社交链、支付等能力,但实质上是对支撑互联网发展多年的开放Web理念的一种背叛。所以小程序刚推出,一些主张开放特征的Web开发者群体是颇有微词的。
传言谷歌、百度联手推PWA?可能性相当大!
这两天,也有一种说法相当犀利和一针见血小程序推出来后,可能会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一幕,背后的黄雀可能是谷歌、百度,也或者是曾在移动web的用户体验和设备兼容性上投入很大,却中途投诚APP的Facebook。
后者曾尝试在一个APP外壳里装入HTML5的内容,走HTML APP的路线,以当下份额最大的JavaScript界面库React为例,就是由Facebook出品的。只不过,那时HTML的体验和性能很糟糕,根本无法与Native App对抗,当如今情况却不一样了。
其实,对PC Web形态和HTML5有深入了解的人可能感觉小程序似曾相识,之前轻应用的Web APP曾火爆一时,全球知名的浏览器厂商都试图在Web象限上找到替代APP的技术方案。
PWA就是谷歌在2016年初推出的渐进式Web应用的标准,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解决了移动Web应用上不具备离线能力、不能提供桌面便捷入口和不能实现消息推送功能这三大问题,同时继承了PC Web网页的开放性,可以通过浏览器或搜索的方式来索引信息、服务,不管是可链接性,还是流量的分配机制,都是奔着打造开放生态的方向去的。
不只是Facebook和谷歌,百度在HTML的Web APP技术上同样试水多年。因为百度最期待Web理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生,这样,搜索的那一套体系就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所以说,这两天冒出谷歌、百度明年联手推PWA技术的消息,真实性是非常之大的。
这里还可以插个消息,从去年底开始,百度一直在联盟体系内推一款MIP移动网页加速器,包括MIP-HTML规范、MIP-JS运行环境以及MIP-Cache页面缓存系统等,用以解决网页打开慢导致PV损失的问题。
据透露,百度不仅投入了搜索部门相当的技术力量,还说服更多的站长和大型网站迁移到这套移动网页开放技术标准上来。如今看,MIP与PWA在理念上异曲同工,更像是导入PWA技术前的热身运动。
顺着这个逻辑预测下,一不小心,小程序很容易成前面捕蝉的螳螂,承担了教育市场和用户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小程序有天然的缺陷性,夹带了太多私货,很容易让外界产生垄断的不安全感,担心会在后期的开发、运营、推广等政策上设置诸多限制。
另一方面,用了几年的时间,如今HMTL APP的用户体验和设备、浏览器兼容问题大部分已经解决了。所以小程序的命运变数比较大,结果很可能会被提倡开放web理念的谷歌、Facebook、百度等黄雀们抄了后路。
互联网的Web理念将回归,链接式的移动形态才代表未来
实际上,各大互联网巨头在大的趋势上的隐形较量始终未停止过。因为互联网前端应用形态上的演进是必然的,只是周期不同而已。这种变化不仅关乎到用户体验,还往往会引发大的震荡,甚至是改朝换代。物极必反的道理即如此。
小程序之所以受关注,谷歌、Facebook、百度等巨头不断在web的路上去试错,恰恰是因为对APP所带来的弊端有目共睹,虽然APP时代造就了苹果的应用商店帝国和成熟的平台生态,也培育出了一大批的助手类应用分发平台,但APP已经过了最辉煌的时代,这是一个事实。
开发门槛高,推广难度大,信息孤岛现象日益凸显,头部应用几乎垄断了市场。这些现象的出现,既不利于市场未来的发展,又与互联网的开放、自由、低阻尼的链路式理念背道而驰。
于是乎,互联网业界对Web和URL回归的呼声就变得越来越高了。虽然谷歌的PWA标准还不成熟,移动端依然是APP的天下,但谁又敢保证,当年苹果所开创的APP生态取代PC主流的web模式的一幕不会重演?
而且,不管是浏览器或搜索入口,还是火了好几年的APP入口大战,本质上都是一个与用户对接和交互的形式。
多年来,这个形式一直在持续升级、变化,未来可能是语音交互或其他人工智能形式,Facebook推广人工智能助理Jarvis,苹果的siri、微软的语音助手Cortana持续走向成熟,百度押宝人工智能并大力推广度秘,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所有这些都可以理解成APP或Web的变种,未来会不会是一个聊天bot控制应用的时代?也并非不可能。
所以说,我们没必要对小程序过度膜拜,短期也不要否定APP的未来,只需要了解清楚本质的东西就够了。
用一位技术大牛的话来讲,作为开发者,可以保持更开放的心态,考虑到足够的弹性和扩展性,做好后端API与前端展现的分离架构,如此的话,不管是小程序、PWA还是其他什么入口形态,针对表现层的不同,都可以应对自如,快速上马。
如果非要谈及未来,从互联网发展的规律来看,封闭可以统治一时,未来依然会是开放的趋势,Web的链接可能从来没过时,只不过需要唤醒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