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光明网) 超神黑客 http://www.52zwxs.com/xs/0/953/
书名:《我怎么在美国上学》
作者:艾苹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简介
每一篇文章均透露着一个年轻人对人生道路的审视和抉择
每一句感言皆饱含了为人父母的殷切期盼与无限包容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异域无人倾诉的经历
每一段文字亦充满成长的阵痛和褪变的喜悦
评论
讲述的不仅仅是怎么在美国上学
蔡丹诺
近日,我一边阅读一本关于世界民族迁徙的图书,一边看着《我怎么在美国上学》的书稿。从欧洲人数世纪频繁征战却疏于文字记载的情况来看,中国人无论是在崇尚占卜的殷商时代还是电讯科技爆发式增长的当下,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记录着自己或是别人。民族迁徙原因大致有二:战争或气候变化,民族间的大范围接触也可粗略概括为融合与被融合。
求学之路上的人们似乎是继商贸往来之后沟通文化的又一支强大生力军,且这支队伍年轻且充满可塑性。《我怎么在美国上学》即是这样一幅应景之作。当国内的家长们在各式补习班、提高班和兴趣班的门外苦苦守候并互相慰藉养儿不易时,大洋对岸同为华人的家长们却更加理性地看待着孩子们成长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他们或许也奔波在孩子的各式兴趣辅导的路上,但从笔墨之间不难看出更多了一份规划性和从容心。这其中不免因为教育体制和社会对更多职业具有包容性的差异,但在都市国际化程度愈加显著的今天,中美从教育上引发的差异轨迹,已从民族性格的因素上越走越远,而更加统一于如何通过教育手段塑造完整人格的理念。
作为对留学持保守态度的我,一边惊诧于美式教育在中高级教育阶段的衔接竟然快速切换得让人如此始料不及,一边重新审视推动出国热潮的家长们是否直观认识到国外教育究竟优胜于何处。本书中13个年轻学子讲述的求学经历无一不透露的讯息在于中美对于学生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倒置的,这种倒置来源于家长、学校以及各方能够影响学生的众多环节。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在国内异常勤奋的学生通过层层选拔来到异域时,接触到的极有可能是更加残酷的知识竞争,从而使他前25年的生活一直处于拼命追赶之状,而永久地失去了青少年时多姿多彩的生活乐趣,且这一节是无法弥补的课程;此书还让我们对更多深层次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新的看法。
年轻作者们在文章中大多提到了童年以及大学之前的生活,让我们更加完整地看到了美式教育体系下,高端人才是如何被塑造的。他们的讲述可以让国内的家庭尽可能地避免因割裂的教育系统造成的不适应感,让我们近水楼台地选取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升学捷径。部分先睹为快的亲友们给了令我更加惊异的答复:这本书颠覆了他们概念化的赴美留学印象!这是令人史料未及的,看来无论是对留学充满热忱还是一知半解的国内民众,都只是将美好的愿景当做月下剪影来欣赏,而真正亲临此景的人们,当他们历尽千辛总结出有所得失后,这些或幸运或抱憾的经验,又只能当做一江春水不可再来。所以看过本书的人,或许会认为这是一本家长之间交换灵感的生活总结,或许会认为它是连接大洋彼岸莘莘学子的成长见证,还会视它为一本开启美国梦想之旅的启蒙读物,亦或是前往英语国家前必备的中英文对照教参。无论你出于怎样的诉求翻开它时,你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并仅是赴美留学热潮中的一个推波助澜的浪花,而更希望通过以此书有限的容量,传递最大的信息,让加入留学大军的家庭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国内外的教育特点,从而达到解惑世人多知良木可栖,然未尝知何为良也之目的。就像奥巴马在2011年的《国情咨文》中呼吁要提高美国教师的地位、强调父母在儿童成长中的督促作用,而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以促进高中升学率时,美国同样也在思考亚洲式,全家总动员式的严格教育对下一代成长的优势。人类社会的文明不正是在这不断融合、借鉴的道路上散发出新的光辉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