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躁动的帝国:从乾隆到邓小平的中国与世界》(下称《躁动的帝国》)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外交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文安立(Odd Arne Westad)2012年的著作,这本关于清中叶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作在当年获得《卫报》年度最佳图书等奖项。文安立之前以《全球冷战》一书获得美国历史协会最高荣誉班克洛夫特奖。《躁动的帝国》的繁体版2013年4月在台湾出版,简体版也有望在大陆出版,目前已经有多个出版商在跟文安立商谈。 牧神记 http://www.73zw.com/4_4445/
每年都来中国的文安立,日前在伦敦的办公室接受了早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表示,通过这本书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人看世界的方式,中国人思考世界的发展,而不只是泛泛而谈地介绍中国。通过这本书要思考的是,未来的中国会何去何从?
《躁动的帝国》日前在台湾出版,其简体版的出版目前也在商谈中。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
原籍挪威,现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史教授、外交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冷战史》(Cold war History)主编以及多卷本《剑桥国际冷战史》(Cambridge Cold War History)主编之一。曾作为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剑桥大学与纽约大学等校讲学。
这本《躁动的帝国》是一部按照编年史创作的标准中国近现代史,但作者文安立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自清朝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从来都是全球化的重要一部分,中国近代史充满了外国因素。从中国近代史看,不存在所谓只有中国人的事情,近代中国的每个足迹都与外部世界存在互动。在文安立看来,只有积极开放边界,中国才能成为完整的中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外部因素渗透和驱动了中国近代史。文安立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海外华人和中国洋人的故事,在他看来,是他们联袂共建了现代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19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
《躁动的帝国》从乾隆开始讲起,之后的清朝不断衰败,文安立指出:清朝的统治者已经失去交易、妥协的天分,变得愈来愈脱离清廷之外的世界。而此后的世界,就是这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帝国艰难地寻求现代国家转型的伟大历程,直至今日仍然躁动不安。中国的近代史并非像简化的那样,是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而是帝国更早地与资本主义现代性接触的故事,也是帝国借着和外部世界的互动而发生自身蜕变的历史。
《躁动的帝国》不只是一本中国近现代历史著作,文安立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也承认,他创作这本书的现实背景就是,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外部世界开始越来越忧虑中国在未来的表现,今天的中国在与外部世界交往时,也不时产生一些摩擦。所以,文安立想从历史上看看,中国与外部世界在一两百年前是如何互动、交往的。
文安立目前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外交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国际关系和冷战史学者,创作过《冷战三部曲》和《全球冷战》等著作,但他又具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背景,所以这本《躁动的帝国》结合了文安立对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它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韩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依赖性也越来越严重,今天的东亚和250年前的东亚有相似之处,文安立认为,今天的东亚不会回到250年前以清朝为中心的东亚世界,它不可能轻易就让别人接受它的意志。对于中日关系,文安立说,两国彼此需要对方。对于中美关系,他的观点是,中国即使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会领导全球政治。比较有可能的剧本是,美国国力缓慢衰退,在这段过程中,我们走向一个更多极的世界。全球经济以中国为中心,而美国仍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将是一段危险时期,两国必须很小心避免冲突。
对于中国未来的外交,文安立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未来任何领导人都面临一项主要挑战,即如何发展‘全球’外交政策以及回应区域的关切(比如非洲、拉美国家)。这些区域在过去为中国所不了解,但会以前所未见的程度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中国经济成长的影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