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心武在颐和公馆留影。 牧神记 http://www.73zw.com/4_4445/
著名作家刘心武3年前在他的散文《在飘窗台上看风景》中说,书房飘窗台是他接地气的处所,并预告他的新长篇将从此地产生。近日,刘心武来到南京,他透露,新长篇就以《飘窗》为名,小说里的人物来自飘窗外的生活原型。写作手法上则尝试以悬疑做引领,为读者展开一幅丰富的人物画廊。作为一名建筑评论家,刘心武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南京颐和公馆等南京民国建筑。
开始动笔想写一部魔幻小说
庞奇站在街口,一条街抖三抖。街上不少人都知道,一年前他离开那条街的时候,撂下一句话:我不回来则罢,那一定是来杀人的小说一开头,就给读者摊开了一个悬念,庞奇有何深仇大恨?他要杀谁?为何要杀人?一连串的疑问,令读者迫切想要从书中探个究竟。
刘心武告诉记者,这部小说在构思时曾有两个版本,一开始我想写一部魔幻小说。从我的飘窗台望出去,市井人情尽收眼底,犹如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让我浮想联翩。他感慨,那五边形的飘窗仿佛有一种魔力,我真的飘了出去,到了魔幻世界,被一长臂巨人抱住。他的肚脐巨大,能喷水。头发竖立,像火焰一样飘动。在那个魔幻世界里也有贪婪,也有暴力。听起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文本。刘心武点头,当下魔幻写法比较流行,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作家的想象力,不必依赖生活积累。
谈到为何最终又放弃了,还是回归以往的写实主义,刘心武说,透过飘窗,他观察社会人生,脑海中有一个繁杂的人物库,形象都十分饱满。我想还是真实的去表现他们,更有意义。经过一年构思,刘心武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写就了这部16万字的《飘窗》。
提醒读者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在《飘窗》中,刘心武描写了包括薛去疾在内的近30个人物,虽然只有十几万字,但以纷繁的线索和巧妙的勾联,展现出当代各层人等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的复杂多面。有些人你以为很粗粝单纯,但是走近后,全然不是那回事;而有些人的善,却不经意间存在于你想象不到的角落。刘心武描写的这些人,或许是他的朋友甚至故交,或许是他主动跟他们长时间交谈过,或许仅仅在他的飘窗台上晃动过,或许是从哪里移接过来,而今在他笔下,透过他们的生命轨迹,呈现出本真的面貌以及斑驳的世间风景。
谈到小说人物薛去疾被指是自己原型,刘心武显出很高的兴趣: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我承认他身上多多少少有我的影子。人们常常把生存分为庙堂和江湖,以为远离庙堂就能享自在江湖,其实哪有这么简单?这种生存焦虑,在《飘窗》的文本中,随处可见。但他把大悲悯情怀隐于其中,并不轻率地为读者做任何意义的指向。刘心武表示,自己只是故事叙述者,我试图书写当代生存形态,镜照我们这个时空的人性与尊严。他提醒读者,书中描写的是群像,跳动很大,形形色色,千万不要对号入座。猜一猜可以。他补充说,为了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对人物有清晰的了解,书中还特别印制了一页人物谱。
不是一老头写一个古典故事
问到写实主义是否读起来枯燥,刘心武表示,读者打开书就会发现,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大悬念。再往下看,还有一个个小悬念。我想阅读起来应该非常吸引人的。对此,刘心武信心十足。但他也坦陈,写长篇是个体力活,随着年龄增大,是有些力不从心。好在写了这么多年小说,已成了熟练工。因此我选择‘以少胜多’。向古人学习,《红楼梦》写妙玉也就1500多字,人物就活了起来。向译本学习,海明威的写作就非常克制。
有评论说《飘窗》犹如当下清明上河图,刘心武点头之外又笑着说,这个评论有点老气。这次不是一老头子写一个古典故事。他称书中有很多很潮、很酷的元素。还写了三位90、80后女青年,塑造得很生动。但他强调,《飘窗》没有任何教化意图,没有主题,只是呈现本真,小说本身不解决任何问题,更不可拿小说当生活教科书来读,我从不勉强自己在小说中完成政治家的重任。你要是问我想表达什么,我没法回答你,只能说作者提出问题和读者共同来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