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秋天,公司跟我说,有一本法国摄影家的作品集要引进至国内出版,问我是否能做翻译。起初,我以为既然是摄影家的作品,估计留给翻译的工作不过是一些简单的照片的说明,就像博物馆里那些给观者提供一些基本信息的文字资料,于是便爽快地说:好。 牧神记 http://www.73zw.com/4_4445/
事实总是与头脑中最初的想法距离甚远,生活其实早就已经不厌其烦地教育我们了。
拿到文稿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一次的任务,其实等同于翻译一个文学作品,其中既有长篇散文,也有诗歌,并且每张照片下面配着的文字都是错落有致,需要讲究韵律的隽永长短句。当时我打电话给我的编辑说:我觉得我没有这个水准。她说:你在法国待过那么久,我相信你啦。
一直以来,我其实最怕别人问我:你在法国待了多久?我说出那个数字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说:那你的法文程度一定跟法国人差不多了吧。所以我必须每次都跟人家解释说,那不可能,至少对我而言是不可能的。我很难跟人解释我的法语究竟在一个什么水平自然足够我生活,也自然足够我跟伙伴们一起在巴黎度假时帮他们点菜购物,足够我跟法国人聊聊人生梦想什么的,也够我看懂喜剧片里的玩笑,听懂大学里的专业课程写出一些能够过关的报告可是这一切都跟文学相去甚远。这些语言都是工具性的,要说事情,给信息,表达观点,以明确的指向和目的性为第一前提,不过文学的语言很多时候并不为什么具体的目的服务,因为对文学来说,语言往往就是目的本身。再往前多走一步,文学化的语言首先体现着每个作者的个人风格而我,则不敢保证能像阅读中文时那样,对判断每个人的风格和气息有那么明确的自信。
通俗地说吧,若让我阅读法文的文学作品,我怕是做不到像看中文的时候那样,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每个作者的语言好还是不好。
但是我依旧被弗孔先生打动了。打动我的起初是他对待自己的回忆的态度。他是如此珍惜自己关于过往的点滴回忆,看得出他在岁月的回味中一遍又一遍地温习它们,然后不断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因此,他的文字里,时间不是以一条直线的方式滑动的,过去,现在,现在眼里的过去,过去眼中的过去??迂回曲折,交织在一起,流淌成一片宁静的湖泊。我惊讶于他将意识深处的颤动都描绘得纤毫毕现,让我很多时候都以为自己在阅读一本类似《追忆似水年华》那种风格的小说。语言的美感就在此刻彰显,细致,入微,有颜色。
上、下两本摄影集,文字的部分总共不到三万字,却是我有史以来完成过的最为艰苦的工作。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做翻译,我没有任何经验,我只好凭借自身对语言的本能去完成它。我的体会是,作者本人在写作的时候,使用这样的一种语言方式,是因为这种语言最契合他的想象。而我,一个译者,若能做到循着他的节奏,在他的语言里拓展开我自己的想象,若这两种想象能够大体吻合,甚至共振,甚至拥有美好的和弦,那就说明我的工作完成得不错。
弗孔先生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对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那个世界无比忠诚,又无比怀疑。他热爱自己手底下诞生的美,同时又诚实地表达对这种美的恐惧。住在他内心深处那个名叫贝尔纳的小男孩,从来不曾远离。这个小男孩知道自己过着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但那种空旷的孤独从来都不肯放过他。他疯狂地记住一切的美好,是因为,虽然无论如何对这些美好的追逐都无法治愈他的痛苦,可至少教会了他如何与那痛苦共存,甚至学会相互欣赏。
人世间,其实谁不是生活的幸存者?绝大多数情况下,幸存者们会面面相觑,会相视一笑,深知彼此为了幸存下来都做过什么,所以绝口不提所以同心协力地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幸存者自欺欺人的圆满。但总要有人像弗孔先生一样,自顾自地,把玩着时间和光线。不发一言,也可以告诉人们,其实幸存者也可以如此优美的。
我想,这也是所有艺术创作的意义。
由衷地感谢柯梅燕女士,她热情地给予了我最为温暖的帮助。她是懂中文的法国人,很多次,她打国际长途给我,我们逐字逐句地讨论我有疑问的地方。也有好几次,她放下我的电话,再打电话给弗孔先生,只是为了确认作者本人写下某些疑难处时候的初衷。她一边纠错,一边鼓励我:笛安你做得太棒了??对此,我只有满满的感谢。我非常怀念那些跟她通电话聊译作的日子。翻译这本书的几个月里,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好多事情:纠结,冲突,眷恋此起彼伏地交错。有天晚上,我躺在医院里,她的电话准时打过来,我把膝盖上的笔记本电脑打开,听着她熟悉的声音,然后像往常那样开始字斟句酌聊完工作,她开始用中文说:你最近还好吧?当时我甚至没意识到此刻的对话语言已经换了那个瞬间的错乱立即把我带回了远在巴黎的学生时代,由衷的快乐让我觉得住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没有她,我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
必须再强调一遍,我的确水平有限。欢迎所有的读者跟我讨论某些贻笑大方的疏漏。但是我已尽力传达出弗孔先生的气质了我个人觉得,我的勾勒应该还称得上是准确的。信,达,雅这三个字的要求,到如今才知道,真的总结得太好太好。而我,也在这次的工作里获得了很多特别的东西。
谢谢你们看完它。
笛安
2014年4月3日北京
【图书信息】
书名:《永远的乡愁》
作者:贝尔纳弗孔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31日
定价:46.80元
书名:《时间男孩》
作者:贝尔纳弗孔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30日
定价:46.8元
作者简介:贝尔纳弗孔(Bernard FAUCON),1975年起投身摄影艺术,是西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指导摄影的大使,也是最早探索指导摄影的艺术家之一,被视为当代摄影从照相走向造相的典型,开启了后现代摄影的先河。他以人体模型来构筑出明亮的童话场景,用摄影记录,并以文字点缀,将这种真实而又难以捕捉的美呈现出来,传递出一种纯净的视觉超现实感,借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深刻眷恋。1995年弗孔停止摄影艺术创作,转向文学和哲学研究和创作。
内容提要:2014年3月,最世文化将携手贝尔纳弗孔(饮誉国际的法国摄影家、构成摄影和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推出其全新图文摄影集《永远的乡愁》和《时间男孩》。该书囊括弗孔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其中多幅作品是第一次面向中国读者,既反映了上世纪当代艺术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欧美社会整体价值观与社会本身的某种深刻变迁。作品以对时间的追溯和对家乡的眷恋为主题,读者在其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弗孔所创立的执导摄影所独有的视觉张力和微妙色彩感触,还可以一览其亲自书写的诗样文字。
编辑推荐:《永远的乡愁》和《时间男孩》由著名作家、出版人、导演郭敬明策划出版并亲自作序,《文艺风赏》杂志主编笛安倾力翻译。贝尔纳弗孔是国际知名的摄影师,他开创了后现代摄影的先河,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一个独特的世界:他犹如一位电影导演,先行挑选演员、安排情节,打造出戏剧化场景,然后再以照片的形式,把自己的梦幻封闭在画面之中,将这种真实而又难以捕捉的美全然呈现出来,弥漫着一种忧郁、感伤的气氛,真切地传达出他对过往时光与风景的回忆。他的观念和风格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摄影家也给当代摄影界和艺术界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灵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