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执行,深圳部分银行机构与营业厅推出的保本理财产品明显减少。这些微妙的变化,不仅影响市民的钱袋子,也给市民的理财观带来冲击:今后银行理财产品未必能获利,甚至有可能折掉本金。 关注短线技巧,有帮助!
银行保本产品仍有,但明显变少
去年11月17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资管新规,金融机构不得再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这意味着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将不再存在。
日前,南都记者走访了深圳多家银行网点发现,目前保本理财的产品仍然在销售,但是很多理财经理已经主动告知客户,2019年落实资管新规,届时保本型理财产品就会下架。由于2018年还是过渡阶段,目前市场上还能看到保本型理财产品。
在深圳建行的近期理财产品清单上,南都记者看到,最近发行的保本型产品只有9款,收益也明显偏低,大部分都是非保本型产品。记者梳理发现,该行只有76天和80天两款短期限产品,而一年期甚至三年期等中长期产品悄然增多。而按照资管新规,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90天以内的短期产品或将退出。这意味着,深圳银行业已经开始响应新规定。对于习惯了快进快出的理财者来说,这些变化需要适应。
按照惯例,预计年化收益率相对比较低、流动性强的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保本型产品。然而,南都记者观察到,部分银行A PP上随时可赎且预计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的理财产品,已经不是保本型产品了。该产品风险程度低,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银行在产品说明书的首段写着,本理财产品不保障本金及收益,您的本金可能因市场变动而蒙受相应损失。一位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向南都记者表示,现在固定收益的产品越来越少了。
未来理财风险银行不再兜底
某国有商业银行梅林营业厅理财专员林小姐告诉记者,一旦新规落地,需要向市民提醒,银行不可以再为客户的理财风险兜底,因为将要打破刚兑。她强调,不是不能够,而是不可以。因此该商业银行也在力推三到五年期限的固定收益产品,主动向新规接轨。
有知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有给各个商业银行发出非正式的相关提示。但现在银监会只是发了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正式稿尚未出台,现在商业银行都还在预演阶段,不过有些理财产品的确已经打破刚兑了。
对此,小小金融CEO刘小峰也指出,最近很多银行陆续停止保本理财产品的销售,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占比越来越少,而净值化产品占比明显提高。刘小峰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相关规定要求金融机构打破刚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选择安全性更高的储蓄。而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理财产品。
分析
对银行业务
强化消费者教育,增值型产品更多样
资管新规对打破刚兑有了明确要求,明晰了刚兑的认定和处罚。这对普通理财者而言,意味着本金有可能损失。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确有影响,不过这影响也是有限,预计市场的波动不会很大。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告诉南都记者,银行的理财产品品种非常多,风险程度也高低不同。在正式文件尚未发布之前,也有很多中等风险的产品是不保本的,但是这些产品的最终收益也基本都达到了预计年化收益率,客户满意程度也非常高。
不过,对于一些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消费者,可能比较难适应新节奏,银行需要做更多消费者理财教育工作。此前,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产品,比如说老人家,我们会建议客户买保本型的产品,就是PR1等级的产品,合同会写明保本。风险等级为PR2的产品一般是稳健性,虽然合同并没有写明保本的规定,但是按以往的经验,这一类的产品也不会赔本。一家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透露,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可能会建议客户购买分红险或者养老险等一些增值型产品,这对客户的资金都比较保险。
对投资者
选择更费心思,理财不能再闭着眼
在业内的定义中,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不过,多数老百姓并不认账。保本型理财产品因安全性能高备受投资者青睐。闭着眼睛理财,这句坊间比喻形象地点出了刚性兑付的特点。保本型理财产品也因投资期限选择多、安全性高等优势备受投资者青睐。
长期购买资管产品的投资者林先生表示,他一般都是购买中等风险的产品,由于收益都能达到预期收益,所以他并不是很在意保本与否。林先生认为,新规出台后,资管业务会发生变化,以后理财还是得多花点时间了解标的物,最好就是选择一些资管业务名声好的大银行。
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最高?:笔记,银行理财最新实时榜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