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读:人民币跨境支付,底气何在?意味着什么? 关注进口食品,有帮助!
在大连举行的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特别致辞中宣布,我国将在年底之前建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表明,从2011年开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即将完成,所有技术障碍都已经克服,围绕是否开通这一系统的争议更是尘埃落定。 那么,这项决定意味着什么? 这样一套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就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般说来,陷入竞争性贬值漩涡和剧烈的汇率震荡足以阻滞一种货币的国际化,因此,宣布年底建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一举动本身就表明我国决策层自信有能力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信心克服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一时之震荡。 这种自信不是凭空而来。它基于中国在大国之中相对较好的经济基本面,基于近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赋予中国无与伦比的汇率“维稳”能力,基于中国对不正常资本外逃的强大控制能力,基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政府和中央银行也有强烈的内在动机主动与中国协调。 资本外逃的目的是避险和套利。对于规模较小的经济体而言,当资本流出总量尚不足以对美元汇率和美国资产价格产生根本性影响时,就已经足以触发该国汇率大幅度贬值了。但中国经济和金融资产规模巨大,如果出现足以触发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的资本外逃,那它也一定足以大幅度抬高美元汇率和美国资产价格,这将不仅使得资本外逃、逃向美元不再合算反而风险重重,还会对美国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市场造成破坏性的混乱。 在实践中,全球市场大动荡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和宏观稳定性相对优势反而凸显,这样也会削弱资本逃向美元的动机,增强资本回流中国的动机。在次贷危机中,当危机仅仅局限于美国市场时,资本逃离美元;当危机蔓延到全世界时,资本却逃向美元;中国和人民币也会日渐向这个方向发展。即使是真的较大危机也未必就会动摇人民币,更何况现在中国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危机。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年底建成,还意味着中国对外经贸和投资将日益赢得更多的先天优势。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汇率风险降低等利益将格外显著,同时也能给贸易伙伴提供更多的选择。 时至今日,人民币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2014年末,在中国境外持有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资产的央行与货币当局已经超过47个;与人民银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经济体到今年7月末已有32个,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个,横跨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 人民币到今年6月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成运营后,人民币跨境清算不再完全依赖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传递报文,安全性和独立性将大大提高,对人民币使用者是一大便利。可以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将水到渠成。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