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区级融媒体中心,是巩固拓展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根基的重大举措,也是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9月4日,深圳市第一批区级融媒体中心集中揭牌仪式举行,盐田、龙华、光明三区的融媒体中心作为全市首批区级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运作,深圳媒体融合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通过整合现有媒体资源、优化传播渠道、搭建统一指挥平台、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等手段,深圳推动实现了区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一盘棋”。
整合资源 变分散为集中
“龙华区的区级融媒体中心是建设得比较早、也是建设得比较好的。希望你们的‘龙眼’睁得大大的,走在前列!”在揭牌仪式的主、分会场连线互动环节中,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对龙华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
以“平台再造、资源整合、媒体共融、流程优化、移动优先”为发展思路,龙华区融媒体中心打造统一办公平台,有机整合了龙华新闻、龙华频道、龙华网、“深圳龙华融媒发布”微信和微博等5个平台,新开发“龙华融媒”移动客户端,工作团队共50多人。
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变分散为集中,这是深圳首批区级融媒体中心挂牌运作传递出的直观信号。与龙华区相似,盐田和光明两区的区级融媒体中心运作也采取了同样的操作路径。
盐田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一体化发展道路,按照移动优先策略,通过深度聚合盐田新闻、盐田电视台、盐田网、“盐田发布”政务微博、“发现美好盐田”微信公众号、“美好盐田”政务抖音号以及“发现美好盐田”南方号、金羊号等,逐步构建起“一报一台一网两微一抖多平台”的融媒传播矩阵。
光明区则整合宝安日报、绿色光明网、新闻宣传中心等报、网、台力量,统筹区属各部门、各街道、各社区新闻资源,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宣传联动,形成强大合力。
优化采编 从相加到相融
构建融媒体中心,搭建“中央厨房”,召开采编周会、升级再造采编播全平台生产流程,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使各区融媒体中心从“相加”转变为“相融”,这是深圳三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普遍做法。
光明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人介绍:“光明区融媒体中心对生产流程进行全新再造,统筹驻区媒体及全区通讯员稿件资源,建设‘中央厨房’,实现文稿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光明区还建立起区级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设置采访调度、舆情管控、媒体宣传等功能模块,构建“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传播”的立体传播格局。
在优化采编流程方面,龙华区融媒体中心则建立起了“策划统筹、采编融合、信息发布、外宣通联”四个工作机制。
其中,策划统筹机制依托策划会、编前会制度,推进新闻线索收集、选题策划与研究等工作;采编融合机制涵盖新闻采集、素材录入、产品制作等流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信息发布机制强调统筹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平台作用,突出重点报道和移动产品,实现“一键发布、多重呈现”;外宣通联机制通过与上级平台的贯通,推送新闻产品,传播区域声音、讲述区域故事。
盐田区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则通过培养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建设融媒体技术平台,建立覆盖策、采、编、审、发及效果跟踪的新闻生产流程,探索统一策划、协同采访、内容共享、联动发布等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媒体传播新格局。
机制保障 引“外脑”强服务
为打造一支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会使“十八般兵器”的全媒体人才队伍,深圳各区级融媒体中心亦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引进人才队伍、增加薪酬、争取编制……深圳在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投入了真金白银。
例如,光明区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完备的全媒体采、编、播、发软硬件设施,为日后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该区在区公共服务平台专门划出1500平方米场地,作为融媒体中心功能室和办公用房,并划拨专款,建设全媒体演播大厅、新闻演播室、导播间、制作机房、播控机房、指挥调度大屏等,从机构、政策、人员、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力保障。
龙华区也同样筑好巢,为媒体融合做好良好空间保障。经过科学布局,一个办公、运作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区级融媒体中心在龙华区诞生了。“综合办公区、采编策划室、电视演播室、视频制作室、图片编辑室、报刊工作室、广电工作室、移动+工作室、‘社情民意面对面’工作室……一系列功能区域应有尽有,全新的统一办公平台为机构运作提供了充足的物理空间保障,也打通了媒体之间的空间隔离,实现物理形态融合。”龙华区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盐田区则公开招聘国内优秀应届毕业生来盐田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为区融媒体中心注入新鲜血液。同时,盐田区融媒体中心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外选聘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充分整合利用驻区各媒体记者站、盐田网、盐田电视台及第三方新媒体运营团队力量,协同指挥调度,形成工作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