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新一批6个自贸实验区正式获批,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新晋改革开放试验田队伍。在原有12个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我国开放平台再添新军,形成了东西相向、南北互补的格局。分析指出,这一大手笔彰显了我国全方位开放的决心和速度,也明确透露出更大的开放红利将加速赶来。
当天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对以上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划。其中,山东瞄准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江苏聚焦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广西着眼建设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河北重在打造建设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云南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黑龙江则将重心放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
“此次,中央决定在山东等6个省区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目的是要通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进行差别化探索,开展对比试验、互补试验,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服务于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在26日下午的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
王受文指出,在山东、江苏、河北新设自贸试验区,将实现我国沿海省份自贸试验区的全覆盖,全方位发挥沿海地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广西、云南、黑龙江新设自贸试验区,是我国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自贸试验区,将有利于通过改革创新助推沿边开放,辐射带动沿边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密切同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提升沿边地区开放开发水平,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
分析指出,这一开放格局,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也能够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部长李金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此次增设6个自贸区,一方面延续上世纪80至90年代对外开放的节奏,东部沿海先走一步,面向亚太率先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另一方面,从完善开放格局的角度,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的前半句,也为后半句的落地探索经验、创造条件。
另外,在《方案》明确了建设方向的同时,6个自贸试验区的具体施工图已经在同步绘制。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商务部将切实履行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按照统一部署,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抓紧制定任务分工台账,推动总体方案试点任务落地见效。
指导有关省区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实现区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还将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进一步彰显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记者还从地方获悉,为了让总体方案尽快落地,各地已经开始着手细化方案落实的具体举措,根据各自地理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开放条件,进行改革创新试点,并将加速推出自贸试验区内首批重大项目。
其中,江苏已对政策举措逐条细化梳理,目前,已基本完成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及片区管理办法编制等相关准备工作。下一步,将按照国家要求推动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在江苏率先试点,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在自贸试验区优先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制造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另外,其余自贸试验区也给出了建设的具体方向和举措。例如,山东已经在部署开放型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发展机制加快出台具体举措,进一步强化在海洋科技合作、航运服务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广西则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列出了具体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南宁至深圳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防城港30万吨级散货码头及其配套的港航设施,打造高品质陆海联动的经济走廊。
李金波认为,6个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更加突出政策与产业结合,意在通过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赋予地方改革开放自主权,更加注重发挥当地产业优势,更加注重补足产业发展短板,更加注重以开放提升产业竞争力。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已有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此轮自贸试验区的施工速度会更快,带来的红利也更可观。自贸区正在成为各地培育新动能和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经济功能区,这次扩容更具有鲜明的新经济特质,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丰富的人力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