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促进新媒体快速兴起的同时,也加快了传统与新兴媒介的发展融合,极大地拓展了影视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发展模式,激发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我国影视文化市场日渐繁荣。
但在影视行业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有一个群体却稍显“落寞”,这个群体就是——编剧。尽管他们是影视作品创作最根本的力量源头,但他们的光芒却远远不及导演和明星。
“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优质编剧的稀缺、尤为突出的供需矛盾是目前我国编剧行业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编剧们的生存状态也令人堪忧,收入、权益、地位、机会是矛盾最为突出的几大方面。
收入偏低
好莱坞每年投资在剧本开发上的费用高达9亿,编剧费用就占据了一部电影预算的8%—10%。反观我国,要么是优秀的编剧屈指可数,要么优秀编剧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回报,这些现象都造成了好编剧和好剧本的严重缺失。
维权困难
在侵权成本如此之低的今天,抄袭早已经成为非常大众化的议题,在编剧行业屡见不鲜,维权难是编剧“最大的痛”,许多抄袭事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让编剧丧失了维权的信心,直接打击了编剧创作的积极性。
职业地位得不到尊重
编剧的职业地位得不到尊重,编剧没有话语权,一直都是困扰剧本创作的重要问题。
相比于明星和导演,编剧的话语权实在是少之又少,责编、制片人、导演、甚至主演的各种意见,都会成为制约编剧创作的重要因素。
编剧培养未成体系
截至2015年,我国开设编剧专业的高校不足70所,各高校的教学水平也良莠不齐。尽管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都开始尝试开设编剧专业,但编剧教育体系并不完善,不能为编剧成长提供优渥的发展环境,全国高校每年数以百计的编剧专业毕业生并不能真正地“学有所用”。高校都如此,更不用说社会上泛编剧群体了。
造成我国编剧行业生存状态窘迫有多方面原因,但关键还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不能为编剧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所以,我们有必要搭建一个“编剧服务体系“,为编剧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态环境,让编剧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华,自由创作。
第一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让我们看见了编剧行业发展的新希望。第一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首次提出了“编剧生态”的概念,致力于打造生机盎然、健康有序的编剧生态体系。第一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特别设置了针对青年编剧的扶持计划——“熠星公益计划”,按照排名分别设立公益扶持基金,获奖作品还有机会获得认投。此外,入围前100名的编剧还将获得组委会协助申请版权保护的机会,在主题邀请赛中获得优胜奖的编剧小组,将会获得30万的公益扶持基金作为激励。
第一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真正将目光锁定游走在“底层”的编剧群体,相信必将为构建华语编剧产业生态、凝聚中国编剧力量贡献积极能量,为中国输出好编剧,为世界输送中国好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