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爱文学校,一步一个脚印,重新定义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只追求名校只会让孩子们变成“优秀的绵羊”,深圳爱文学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定位志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在这样的远景之下,学校科学的评估体系,项目制学习和导师体系为代表的个性化教学等制度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思考和探索的氛围,因同样的教育理想而汇聚此处的老师们,也不断鞭策着学生们不断尝试,并不断成长。“被我视为人生高光时刻的名校offer,对其他同学来说,只是人生中一个途径的节点而已,他们还有更远的地方要去。我是不是又要从头再来了?这种巨大的失落感,还需要多少年,我才能弭平?”
对名校的追捧、反复无趣的操练,孩子们一直被这样的教育告知:上了名校,就好了。
可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当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用“优秀的绵羊”一词,掀起席卷全球的一次教育反思,我们才终于肯正视,“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也不知道,还有更多的未知问题,在未来等着他们。
于是,爱文The World School(Avenues: The World School)决定,“一步一个脚印,重新定义教育”。
从2012年,首个校区在美国纽约诞生,到2019年,这一步踏到亚洲,建立深圳爱文学校,爱文学校一直在不断探索教育的迭代升级之路。今年秋天,深圳爱文学校正式开启2-18岁全学段教育。
在这里,教育如何由内而外地重塑一个孩子,将得以更加全面和直观的呈现。从课堂、活动到每一次师生对话,深圳爱文学校一直在告诉孩子: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在一场升学游戏中将自己“规划”进一所名校。内心的激情、外在的挑战都真实存在,当我们通过一次次的“升级打怪”,你完全可以有能力去应对各种挑战,在未来脱颖而出。
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在今天尤为重要
开学不过短短几个月,深圳爱文学校中学部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叫人不禁感慨“后生可畏”了。
从研究无人驾驶、设计一份“可持续地球食谱”到创建一个实施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屋顶),这些看起来就不简单的项目,已经远超我们对于中学生的想象。但这正是爱文中学部的日常。
深圳爱文学校一直在有意给学生“出难题”,只是前提是问题都来源于学生自己,他们的想法被看到,于是学校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不停试错。
自创立之初,深圳爱文学校便明确其愿景,是致力于引导学生定位志向,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在深圳爱文学校看来,培养孩子的潜力和自我挑战的精神,让孩子具有深度学习并形成自身观点、在任何场景下都能迅速拆解分析、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
简言之,是在态度和方法两个维度上,都能够不断自我迭代升级的未来人才。
近几年,VUCA一词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教育语境中,其指代的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正在形成合围之势,一步步解构掉过去被奉为圭臬的各种“外部标准”,构建起眼前这个瞬息万变的新世界。
于是,向内探索变得尤为重要。
它意味着,如今的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才,能够有意识地打破和超越自我、敏锐地倾听反馈、在重复之中持续改善、不断革新认知结构。
而这些,正是深圳爱文学校这所世界校园最核心的育人观念。
表现卓越的学生、高级亮眼的项目,在爱文俯拾皆是,但真正构建起这种校园特征的,是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评估体系。
学校老师告诉外滩君,深圳爱文学校学生得到的反馈评价,从来都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或ABCD式的优等与否。这是一套名为APDN的评估体系,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种状态:
A - Advanced,超前的
P - Proficient,精通的
D - Developing,成长中
N - Not yet,尚未达到
举个例子,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有四个,主题明确、字句准确、语言审美和人文思考。
如果只达到其中3项,那就是N,还不够,还需要进步;
如果几个要求点都踩到了,但读完感觉平平,没关系,学习进步中;
如果既达标,还有一些小亮点,那么就是P,达到了老师预期;
再进一层,让老师眼前一亮,用到了一些更高级的艺术手法,让文本的审美价值更高,那就是A,超出预期得好。
在深圳爱文学校看来,评估不是一个固化的标签,也不是为了给学生分出三六九等,它真正重要的功用在于,它是学生接下来学习行动、发展自我的指向标。
既如此,它应该传递给学生的信号就不应该是“你很优秀”或是“你很差劲”,而是“你现在表现如何,你可以进步的方向有哪些。”
从课堂到生活
逐层夯实的能力培养
在这种评估的智慧之上,是紧扣爱文世界元素(Avenues World Elements, AWE)而生成的一整套既扎实又丰富的课程体系。
在中学阶段的学术设计中,深圳爱文学校将深度学习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作为重要内容,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导师体系(Deans Program)作为主要的学习体验将会贯穿爱文中学学习生活。
1 )丰富的学术体验
项目式教学这几年在国内盛行,多以一种“锦上添花”般的课外课形式进行。但爱文不同,初中阶段,每个学生每年都需要完成6个重要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也都独立地穿插在学期中。这些项目将促使他们面对、尝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学习、突破,建立自信。
从立项、搭建框架,再到执行、复盘,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会面临挑战,既要独立承担责任,也要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共事,在团队协作中完成任务。
比如最近正在进行的左书右筑(The Great Works)项目第一个单元“从起源点开始”。
从阅读文本《起源:万物大历史(Origin Story)》开始,学生们了解了宇宙大爆炸、人类“大历史”,紧接着,就要开始组建团队、熟悉工具和方法,进行一系列主题式的、探究式的、跨学科的项目学习。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们在教室中画出一整面白板的起源故事(Origin Story),接待学长学姐参观,用“画廊漫步”(Gallery Walk)的教学法请来访学生在教室中漫步,对白板上各个“站点”的内容提问。
这也是整个项目过程中,令高中项目学生Amy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我们带来各自的洞见,看它与宇宙大爆炸的关联与共同之处,再把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写在白板上。每个人有自己的部分,不会相互干涉;又确实在合作,而且合作起来很爽。”
这个看起来还有些害羞的小姑娘,很明显地感受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变化,刚开始有些“怯”,听不懂也不敢提问,但在团队的影响下,她越来越觉得“自在”,也更加主动地参与进去。
Amy用了一个天马行空但又莫名形象的说法,“我好像,在‘窃取’大家的生命力。”
这当然不是“窃取”,这种正向的能量本就会在流动中实现增长。
另一个高中项目学生Coco也提到这种变化,“我们想了许多方法去向9年级学生展示我们一个月来的学习成果。这个过程需要大量讨论,让我们更好地描述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和自信,对我们是一种‘双重巩固’。”
2)细致的个性化支持
这种氛围背后,同样有学校的整体设计作支撑,这就是导师体系(Deans Program),该体系保证了爱文学生不仅仅在课堂、在学术活动中能够养成自我迭代和提升的习惯,还能够在学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实现整体发展与进步。
深圳爱文学校初中部导师段辰雨告诉外滩君,她担任的这个职务,英文名为Dean of Student,既不同于管纪律的班主任,也区别于大多数国际化学校里聚焦于学术指导的Mentor(导师),她需要负责的,就是学生在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未来成长,包括他们的学术成绩、社交情感状况、亲子关系等。
深圳爱文学校初中部导师段辰雨
在这个“不负责具体授课,只是观察、陪伴和引导”的岗位上,段辰雨老师得以更加细致、灵活地去支持学生。
“孩子们刚来的时候,大多以一种比较传统的思维看问题,‘我不行’、‘我不会’,所以‘我不想做’。但爱文学生的特质是,承认‘我现在不行’,那么‘我需要怎么做才能从不行到行’。我的工作就是实现学生们的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段辰雨老师讲。
前几天,深圳爱文学校段辰雨老师刚刚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她的一个学生,画了她办公桌上的鲜花。
“这个孩子刚来时非常焦虑,特别迫切地想要得到表扬、得到肯定,看起来,如果有夸奖,她会表现得更好,但同时,一旦没有,她就会哭、会闹,显得有点不可理喻。”
几番长谈后,段辰雨老师才了解到,原来是因为在家里,姐姐有时会受到更多关注,作为妹妹,这个孩子总是想得到妈妈更多的关心和夸奖,于是渐渐衍生出了这种不断需要外界的正反馈的焦虑状态。
接着,深圳爱文学校段辰雨做了这样三件事:
1. 鼓励她主动跟家人、老师和同学沟通,“接纳你现在的感受,我们一起正视这个问题”;
2. 在项目活动中,推荐她去承担绘画的任务,“你要学会自己变成那束光”;
3. 引导她开始自我评价,“你感受到自己表现得很好,本身就是一种正反馈”。
鲜花可能几天就枯萎了,但教育的生命力,却被留在了这幅画里,也扎扎实实地生长在这个孩子身上。
是特征,也是基因
自我迭代思维无处不在
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个项目,或一次次体验在点亮爱文学生身上的可能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到,即便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他们都可以游刃有余地面对。
但事实上,是深圳爱文学校的创新教育为学生不断探索未知问题、实现自我升级营造出一系列前提。
深圳爱文学校外籍校长Ted Faunce 方泰德说,“如果失败带给他们的是害怕,他们就不会想继续尝试。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但是不断获得反馈、再次尝试,直至不断提高的过程。
我们希望在深圳爱文学校创造的是一种这样的教育:学生在学校感觉到自己很安全,他们有信心去尝试不同事物,对彼此友好,并且能给予同学非常有建设性的反馈。”
安全的尝试环境:
足够的反馈机会;
友好的学习氛围;
持续的改进信心。
深圳爱文学校对这种文化氛围的构建,从教师们的面试环节就开始了。段辰雨老师笑着说,“我们面试流程特别长,简直到‘秃头’的程度,而且还很多让人‘心力交瘁’的问题。”
但通过这一番高强度的面试了解,段辰雨老师感觉到的是,“爱文真的想要选择理念契合的老师,面试题有大量的问题,看的是你这个人的教育观、思维方式。这些问题想考察的是,你是不是真的会从打从心底里认同,并且能在每一个实践的细节中,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观念: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就以学生管理这件事为例来说,奖罚分明的制度,或许能更加高效、便捷地解决掉眼前的问题,那是一个再容易不过的决定,但那不是爱文的教育。爱文相信,改变,须得是由内而外的。
来到深圳爱文学校之前,段辰雨老师曾经有许多学生,如今在名校就读却深陷教育“内卷”,他们常常觉得,学校和课外班,又有什么区别呢?
那时候,段辰雨老师的心底也曾产生过怀疑,“学校,只是一个送他们去读大学的中转站吗?”
爱文给了她答案。
深圳爱文学校的全球教育网络,不仅是这样培养学生、要求教师的,在更深层次得到意义上,这所学校本身也在不断应对着新挑战、不断进行着自我升级。
深圳爱文学校目前在全球,有纽约、圣保罗、深圳和在线校区。在每一个新开的校区,他们都会吸收已有校区的优点,再进一步提升。
“我们使用的词并不是最佳实践,而是更好的实践。”方泰德校长讲。
今年,在深圳爱文学校的教师培训项目后,段辰雨老师写下了这段话,用来作为爱文教育特质的阐述,再合适不过。
“我又相信了教育。真的,虽然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怪。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教育只是一个通道,孩子在这里学习、做很多题,然后考上好大学,我只是中间的服务者。
但到了深圳爱文学校,我重新相信,教育是关于人的成长,培养一个人的信念、让他对这个世界建立自己的看法、设定自己的定位。作为教育者,这就是我现在所相信的,教育,就是对人的改变与塑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