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达到同传翻译的听力水平?泛亞译家人的入门训练法...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挑战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并非人人都能胜任。它要求译员在母语和外语方面都要具备极其扎实的语言功底,在听辨语言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源语言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和转换,同时要对目标语言进行监听、组织、修正和表达,说出目标语言的译文。简单来说,就是要先听懂,然后再翻译。
对于“日进斗金”的这份诱惑,我不辞劳苦,愿为之而奋斗努力。经历过自己的各种盲目求索,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泛亞译家人进行了系统的同传学习,在正确的道路上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效果立杆见影。
那么,怎么样提高英语听力,要听懂BBC、VOA和各类演讲,往同声传译的水平靠近呢?首先,大家先要清楚,所谓的“一个月”或者“短时间”达到专业水平的言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泛亞译家人作为中华考试网指定的CATTI考试培训机构,专注口译培训十几年的时间,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很客观地告诉我们,口译学习绝对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终生学习的漫长过程。事实数据表明:即便是英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水平的基础上,想要达到同传的水平,也要看个人素质的不同,需要进行一年到三年的专业培训时间,其中至少包含1500个小时的精听训练。
听力分为'精听'和'泛听',各自有相应的训练方法 。
先来说说“精听训练”。在泛亞译家人进行全科口译和同传培训的日子,连续34天的集训课程,每天早上6点,我自己都会把BBC的Newshour或者CNN的整点新闻下载下来,进行至少十遍的精听。带上耳机,一段话反复的听,不断的听,直到把每个表达、每个停顿、每个节奏全部听懂为止。以前,我反复听几次同样的音频,就开始“听觉”疲劳,效果反而不如前面几次,从而放弃。经过泛亞译家人的老师指导以后,我明白了听力不应该是盲目瞎听,而是带着5W+H(When, Who, What, Where, Why, How)的问题,不断复盘,先听到主题大意,然后开始注重上下文链接,最后逐一克服听力过程中的生僻单词和难词。每一次听的时候给自己不一样的要求,一遍比一遍要求高,逐一扫清盲点。在开始口译学习的前两三个月,除却阅读和翻译练习外,精听练习的我是加倍花费了两倍的学习时间。
不精听的时间,比如吃饭或者阅读的时候,就开始泛听,可以放一些轻松的英文故事或者英文歌曲,培养自己语感。练习是枯燥的,量变是需要时间的。随着练习的不断加大,重复听的遍数也在减少。当某一天,自己打开听力练习后,发现只放一遍,自己竟然全部听懂了,心里会一阵狂喜。这就是泛亞译家人老师们经常说“磨耳朵”的效果,铁杵磨成针。
当听力水平到达一定水平,练习的时间也不能少,但是练习方式会更加多元化,例如泛亞口译的老师会让我们增加跟读(Shadowing)。这种模仿跟读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慢慢发现自己习惯了英美人发音的韵律和节奏后,听的时候也会游刃有余。另外,在泛亞译家人的课堂上,老师还会让我们练习短期记忆,3N笔记法,变速听力训练等等。
同传翻译的内容视不同场合可能会涉及天文、地理、财经、武器、法律、社会、文化、历史、管理等等非常多的话题,什么都可能成为译题,所以,同传译员还应该是个知识杂家。遇上泛亞译家人,我加入的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大家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老师们除了能够指导听力、口语练习的同时,还会提供大量阅读资料和CATTI真题,不断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同传的道路艰巨而漫长,但是我相信,“译”起来,更精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