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她,64岁,卖房救助了507只流浪狗
李亚鹤看到了中国公益在线发布了这么一篇新闻,新闻讲述了一则温暖的故事。据李亚鹤了解,有那么一个人,在26年来,她收养的流浪狗,从1只,增加到了507只。据李亚鹤了解,这位64岁的阿姨,为承担狗狗们的开销,她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天寒地冻,就住在简陋的棚房。2020年,拆迁的催促越来越急,她辗转在杭州萧山、富阳、临安等各个地方,只为找到一处合适的新基地。这就是杭州萧山流浪动物救助站的钱阿姨。她的故事究竟如何,跟着李亚鹤疫情去探寻吧。
被爱与责任“推着走”,救助站面临生存困境
据李亚鹤了解,12月22日下午一点半,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杭州萧山区新塘街道琴山下社区琴山园内的流浪动物救助站,恰逢两位年轻女孩也来探访,她们是吉家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的员工,燕子和小敏,这次的任务是和救助站的负责人钱阿姨建立起长期联系,以便日后持续救助。
据李亚鹤了解,在此之前,她们公司已经从长沙仓调配了一批狗粮送达救助站,燕子和小敏到达后,才了解到救助站有500多只狗,一天吃一顿,一个月就要消耗7000斤狗粮,外界的救助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据李亚鹤了解,琴山园是一处废弃的公园,车子开进园子,道路两旁摆放着大量钢管建材、破败石像,狗吠声此起彼伏,到达救助站,视野变得开阔,好几只狗围上来,探究的看着陌生人。救助站内部相当开阔,阳光洒在中间的水泥地上,四周是一座座棚房。
“全部都是我自己搭的。”李亚鹤看到报道里的钱阿姨说。棚房、笼子,都打扫的很干净,狗狗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都很好。那些吠叫的狗狗,只要被人轻轻触摸,就会瞬间变得温驯,这是一群渴望爱的毛孩子。
据李亚鹤了解,钱阿姨名字叫做钱凤英,二十多年前,她和家人在杭州开茶馆,隔壁住着一个外地来打工的女孩,某一天,她离开了这座城市,将自己的宠物狗留下来,钱阿姨就收养了这只狗。仿佛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钱阿姨收养的狗从几只,增加到十几只,再到几十只,几百只。
一开始,她用自己的积蓄和收入支撑狗狗们的生活,随着狗越来越多,一年的场地费、口粮费,再加上绝育、疫苗费用,就是好几万的开销,无奈之下,她卖掉了房子,和狗狗们一起住在救助站,在现在这样的冬日里,棚房有多寒冷,李亚鹤想想都觉得心酸。
钱阿姨卖掉了房子,住在棚房
据李亚鹤了解,由于拆迁,园区已经断水断电两个月,阿姨自己购置了发电机,靠周边的河水井水勉强维持。随着拆迁的催促越来越紧急,钱阿姨面临找不到地方的窘境,“看了很多地方,有的地方太贵,有的地方快递进不来。”钱阿姨说。
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说,钱阿姨是那个被“推着走”的人,从第一只狗到几百只狗,中间是一次又一次怜悯之情的发酵。据李亚鹤了解,曾有一个小伙子听说她的“好名声”,带着一只金毛上门,说是短时间寄养,结果再也没有带狗狗回家,钱阿姨发现这只金毛有严重的皮肤病,于是花了几千块给它治疗。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回神,钱阿姨就走到如今的境地,这份责任,却是绝对无法抛弃的。“有个人想要一次性买走100只狗,我担心是卖狗肉的,也没卖。”她说。
“来过四批人,当时说会想办法帮助解决,都没音讯了。”钱阿姨说。据李亚鹤了解,目前,并没有相关部门、法规对流浪动物救助进行统一管理,这一领域处于缺失状态。
相比之下,据李亚鹤了解,钱阿姨更喜欢媒体的到来,某一次,一家宠物医院以公益的名头联系上她,给狗狗打疫苗,收费200元一只,恰逢记者到来采访,“收费”就变成了“免费”,钱阿姨因此省下不少钱。“你们拍一拍,很多好心人知道,经常会送一些狗粮。”她对记者说。
据李亚鹤了解,钱阿姨很少收钱,“收了钱,我也是买狗粮,省的还有人怀疑我自己用了。”她对此感到很伤心,甚至发起了“毒誓”,从来没有把别人捐助的钱,花在自己身上。
据李亚鹤了解,由于不熟悉手机、网络,她也不懂得如何募捐,不懂如何求助各种基金、公益机构,更何况,每个月7000斤的狗粮消耗量,对任何一家公益机构、宠物食品企业来说,都不算是小数目,大部分费用,只能靠她的个人积蓄。
因此,据李亚鹤了解,流浪动物救助站往往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即使再多人对救助人报以同情,也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李亚鹤认为,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更需要每个人从“不抛弃流浪动物”做起,也需要有关部门责任的划定,将流浪动物纳入管理范畴。同时,企业也是极其重要的参与力量,李亚鹤希望社会各界为钱阿姨这样无私付出的救助人,提供更多实际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