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网 发表于 2020-12-15 08:16:02

解码深圳中长期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把握新机

  深圳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除在扩大内需上做文章外,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良好合作基础上,探索跨境电商等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更强劲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世界级经济平台。同时应争取在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更重要和更关键的角色,不断提升国产品牌的附加值,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在国际大循环中的竞争力。

  一个文化强国的崛起离不开学术文化建设,一座高品位文化城市的打造同样也需要学术文化的发展。为此,深圳提出建立“深圳学派”的概念,同时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着力打造了《深圳学派建设丛书》,在总结深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凝聚深圳学术思想和学术理念,力图为深圳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七辑)近日问世,其中《深圳经济中长期增长与趋势》一书,以深圳近四十年经济快速增长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深圳经济增长的成因,总结出深圳经济增长的特征与规律。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如何在新的历史节点,继往开来,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和耐力,再创新的经济奇迹,是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为此,深圳特区报专访了《深圳经济中长期增长与趋势》一书的作者——理学博士、高级统计师杨新洪,他对深圳经济中长期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A

  深圳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回顾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创新始终深圳经济增长背后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深圳发展的动力源泉。

  未来深圳应该如何继续深挖创新潜力,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杨新洪认为深圳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一是要继续保持企业创新的领先势头,针对企业开展的前沿科技研发,在税收、采购等政策方面建立完整的配套体系。二是要紧紧抓住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方面的短板,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三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针对基础研究这个长期的短板,在科研课题、科研组织、科研设施、科研人才和科研合作等方面为基础研究提供稳定、长期、充足的创新资源支持,力求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性成果。四是要提升创新创业质量,优化科技金融环境,加速社会化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对于如何吸引、留住创新人才,杨新洪认为,一是要继续拓宽人才交流渠道。依托重大人才工程,通过搭建各类创新学术交流平台,全方位展示深圳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吸引来自国内外的高端人才。二是激发人才活力。给人才更多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成就感对于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至关重要。健全稳定支持和竞争激励相容的科研经费制度,让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三是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探索实施针对科研人员、归国留学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重点解决在生活服务、子女教育、看病就医、社会保险、住房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

  B

  深耕数字经济,打造新的标杆性产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恒久命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深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要求深圳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勉励深圳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杨新洪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深圳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技术领先,是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羊”,进一步深耕其中,加大研发力度,补足技术短板,强化发展意义重大。其他三大产业,深圳相关方面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集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部分企业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深圳市三大产业发展,继电子信息业后,这三大产业将成为深圳市的标杆性产业。

  对于未来产业,杨新洪认为,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利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催生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数字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激发市场需求,进而能够推动产业发展。深圳有良好的高新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基础,通过深耕数字经济,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未来产业,加大对量子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强对数字经济核心层、融合层的监测和分析,促进数字技术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融合。

  杨新洪认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时,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方式。第一,要针对重点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补链扩链”,支持围绕主导产业探索多元化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抗风险能力;第二,要注重深圳与其他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避免城市间的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既要推动深圳市与广东省、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也要注意与上海、香港等城市的差异化发展。

  二是提高现代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数字技术开始广泛应用、融合到服务业领域,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监测,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推进数字技术对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推动服务型制造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要减少对新业态的行政干预,构建适应三新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C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提高在国际大循环中的竞争力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应该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新机?

  对此,杨新洪认为,深圳首先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要加大对线上线下融合的支持力度,引进大型直营网络零售平台,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助力传统消费恢复发展,同时以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娱乐等服务为支点,形成新的增长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说,在供给端,深圳有能力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点;需求端,一是加强民生建设,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二是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市场监管,提升居民消费安全感和消费意愿。

  深圳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循环。深圳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除在扩大内需上做文章外,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良好合作基础上,探索跨境电商等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更强劲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世界级经济平台。同时应争取在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更重要和更关键的角色,不断提升国产品牌的附加值,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在国际大循环中的竞争力。

  对于制度型开放,深圳作为一座经济活力强、开放度高的城市,有条件、有基础在推动制度型开放方面先人一步。应以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为突破口,率先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主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打破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实现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平等对待,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要素流通机制、权益保护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

  D

  政府服务的要义

  在于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清新空气,是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前提。杨新洪认为,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深圳的“金字招牌”,未来深圳应该继续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

  杨新洪表示,深圳可以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按照“三精简一透明”的原则(即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费用、增加透明度),主动换位思考、再造审批流程、创新支持政策,努力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最大程度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以“深圳效率”“深圳服务”“深圳标准”“深圳诚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打造深圳全市统一的事前宽进、事中快办、事后严管的审批与监管模式。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多规合一”的科学编制机制,探索以“区域规划同评”替代项目逐一评估,通过政府部门制定技术标准规范,推行企业项目承诺制。

  政府服务的要义在于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要把政商关系转变为法治框架内的政企关系,以企业家精神得到真正尊重和充分发挥作为互动原则,有效遏制腐败的政商关系,构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产业政策由选择性政策向普惠性和竞争中性政策转变。深圳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选择性”的政策导向,容易产生“嫌贫爱富”和“大树底下不长草”的排他效应。只有彻底采取普惠性和竞争中性的产业政策,对全行业采取消除所有制歧视,采取促进公平竞争、促进更大开放、加大产权保护等改革举措,使行业内通过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实现优胜劣汰,才是政府对企业提供的有效公共产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码深圳中长期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把握新机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