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好书后,如何有计划地设计阅读?
下面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林老师与大家分享“那么多好书里,如何挑一本合适的?” “别人家孩子”也有困惑 Q同学,8年级正考108分,阅读30满分。 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对孩子从很小就有了精心的学习规划。英语方面,幼儿园开始的原版绘本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计划了,而小学三年级,他每周都会买大量的英文书籍;书籍的难度是父母精心挑选过的,生词的比例刚好适合根据上下文推测。对于阅读,他们一家都会很自豪地说:“只要是市面上能见到的原版小说,都读过。” 但是,初中开始的课业压力,让他已经很久没有长时间阅读了。另一方面,即将来临的中考,又让从没系统背过单词、学过语法的他有点犯嘀咕。 Y同学,6年级正考100分,阅读30满分。 每天早上,他都会听十分钟英语素材,旁边放着英文文本。偶尔听不懂的地方,他就可以参照英文文本。这样,他可以同时训练听力和速读。新初一还没开学,学校就布置了原版书籍和报刊作为阅读材料。正好,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沿用。 然而有时,因为材料“没意思”、“太难”,或者“今天太累了”等等原因,一大早还是会因为阅读材料问题产生一点点家庭矛盾。而这样大量的日常积累,还能在初中阶段坚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 L同学,8年级正考99分,阅读26分。 她很懊恼地说:“考砸了,差了亿点点。”她不是夸张,在平时课上和模考中,她的阅读一直在28+。这位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做原著阅读的学习,各个学科都有涉猎。几乎没出过国的她,却通过原版书的学习提高了口语。相比于其他孩子,她的托福口语成绩是最高的。 但一直以来,她和妈妈总有一个困惑:像她这样多年英语积累的孩子,算不算得上“英语母语”的学习者了?像英译中、语法、长难句分析这样的练习,对于她算不算得上“多此一举”,甚至适得其反?而由于一直是凭借兴趣选择阅读文本,她在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上表现极其不同。像生物、天文、地质、考古之类的话题,她能滔滔不绝说上很久,读起来也毫不费力。可一旦涉及到社会、历史、心理、艺术,就只好高呼“头皮发麻”、“太难了”。 这些一贯被称作“别人家孩子”的同学们,尽管有着大量的阅读的积累,但是在词汇、语法、话题选择、时间安排上,仍然遇到了自己的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没问题的学生是不需要老师的。 作为老师,我最怕的是学生或家长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幸好,无论是被学习“安排”的Y同学,还是从小被家长“教做事”的Q同学,亦或靠阅读提升口语的L同学,在面谈和学习中,都能清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选书只是第一步,但也是基础 问题明确了,工具多得很。 最好用的,就是大家早以熟知的蓝思值。蓝思指数Lexile,是一把很好的尺子。 一方面,它可以测出来阅读文本的难度:对阅读文本的难度评价在0~1700L之间(个别情况可能会出现负值)。不算考试的话,日常阅读中,罕有超过1400L的文本。 蓝思值已经成为了一个如此权威的标尺,可能很多家长都已经听说过了。美国的所有语言类考试,都会以蓝思值标注文本的难易度;在每一套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前,也会标注蓝思值。甚至已经有人在用蓝思值做国内高考英语的难度分析了: 2020年的高考英语,甚至出现了蓝思值1410L~1600L的文本。 这是什么概念?以我们原版精读课程用过的一篇课文为例,这篇肯尼迪遇刺前一天的演讲稿,在美国课本上的难度标注也只有1380L: 而这个“仅仅”1380L,还比高考难度低了近200L的课文是什么样的呢?这是其中的3句话: I give youthree examples: first, medicalspace research may open up new understanding of man’srelation to his environment. Examinations of the astronaut’s physical, and mental, and emotional reactions can teach us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between normal and abnormal, about the causes and effectsof disorientation, about changes in metabolism whichcould result in extending the life span. When you study the effects on ourastronauts of exhaust gases which can contaminate their environment, and you seek ways to alter these gases so as to reduce theirtoxicity, you are working on problems similar to thosewe face in our great urban centers which themselves are being corrupted bygases and which must be clear. 另一方面,蓝思值也可以通过一系列自适应的题目,帮助孩子测定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国内高中生的阅读水平,从高一(10年级)到高三(12年级),大约在550L~950L之间(取25%~75%的水平,即不考虑最优秀的25%和最落后的25%)。美国大学本科的阅读能力要求大约在1300L左右。 而当一个孩子测得蓝思阅读能力后,就很好选择合适难度的书籍了:【能力值+100L】 到 【能力值-50L】这个区间内,都是适合孩子的书籍。 比如,如果大雄的阅读能力是250L,那么一个200L的文本他可能觉得没那么简单: Aliceheard a car outside. Her mom was home! Alice ran to thedoor. Her mom walked inside, and Alice smiled. Alicegave her mom a hug. Alice started to tell her mom about her day. 而一个350L的文本则是他阅读的极限: It was agood day to be outside. Max was happy to sit on the grass and enjoy the race.He could see all the runners from where he sat. They all looked fast! But he knew there could only be one winner. 因此,在选择书籍前,测一测孩子的蓝思值,看看家里养的是大雄、还是哆啦A梦。再到蓝思值官网上搜一搜选哪个区间的书籍,会是最节约时间的筛选手段。 书选好了,也要有配套的计划 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有买书、屯书的癖好。初中阶段,我可以每天不吃午饭,只为剩下饭钱,每周二去一次西单图书大厦,买一本好书。 可是给自己买书,与给别人买书,是大不相同的。太多怀着“必读”“热销”“XX力荐”的大部头,却被孩子束之高阁,甚至塞到找也找不到的角落里去了。 Q同学在初中之后,遇到了“没时间看书”的问题。 Y同学则是学校挑来的书和自己的阅读习惯不同,“不知道怎么调整计划”。 在结课一个星期后,L同学突然问我“有没有历史方面的阅读”推荐。我精挑细选了20分钟后,推荐了一本《人类简史》、一本《起源:万物大历史》,正适合她的能力,也都不算无聊。可再过一个月问她,一串表情包之后紧跟着“当然没有”,“哪儿有时间啊”,“我怎么读啊”。 这些都是已经经过难度筛选的书籍了,还是会让学霸们也有坚持不下来的苦恼。那学校设计的课程,像新东方这样的课外机构设计的原著阅读类内容,有哪些设计技巧是家长和同学们可以借鉴的呢? 我认为,最基本的要点是分清精读和泛读。 泛读,目的在于拓展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保持阅读耐力和专注力。因此,应当在蓝思范围内尽量选择容易的文章,并且要尽量少查生词,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情境、内容、悬念,而非“英语学习”。 比如我们低龄项目设计的原版精读类课程,有时会讲1920年代贵妇人面临死亡威胁的剧本,有时则是关于美国纽约工厂大火的纪实文学;而非虚构类文本,则可能是进化论的发现过程、社交恐惧与聚光灯恐惧、魔术与神经科学。在这些阅读中,务必要弱化“我在学英语”的概念,而是鼓励孩子发散思维、结合生活经历和课内知识讨论、做故事扮演和复述、分组做实验并写“实验报告”。大量的生词和内容应当尽量依靠上下文来猜测,而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 精读,核心在于词汇、语法、阅读能力的提升。比如词汇的广度和深度: 在The animalsin the cave paintings were mostly the game with best hides and meat.这句里,game是“猎物”而hides则是“兽皮”。又或者在讲述“鲸落Whale Fall”的文章中,短短2段出现了10个表示“下落”的动词。 比如输入性语法的理解和输出性语法的应用。遇到一个50词的句子能不能找到主干,能不能划分意群。写一句简单的“我认为她绝不会嫁给男主角”,作者是不是有比“I don’t think she’llmarry the man”更复杂的用法。 比如结合证据的推理、例证与观点的印证、段落结构的划分、图表总结与复述。 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都需要有引导。仅仅只把书扔给孩子,“这周读完”,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们在一节阅读课后,会布置5项不同的作业:词汇、语法与句子理解、听音频跟读、仿写、大篇幅泛读。即使如此,每个班里也做不到100%的同学都有精进。对于渴望成为“别人家孩子”的同学们和家长们来说,就更应有计划地设计阅读,以达到目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