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如昨天 发表于 2020-5-25 15:52:50

当你从观众变为影片中的角色,北京文化带你体验小人物的大生活!

  由宋歌带领的北京文化爆款频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文化参与出品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该影片自18年上映以来,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作为一部演、导、编俱佳的现实题材影片,它以一种近乎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出现实的沉重与辛酸,让观众透过电影这面镜子,窥见生活百态。我们常说,镜头之下的喜剧恰恰是现实里笑中带泪的悲剧,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本让观众在观影之余试着把视角转回现实,给予身患重病的人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正与北京文化的“强共情”相得益彰。

  https://tva1.sinaimg.cn/large/0080xEK2ly1gf4qrzc846j30hp09yqe6.jpg

  为什么《我不是药神》上映以来会引发这么多关注和点赞呢?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它聚焦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以平凡人物为切入点,诉说生活现实的不易。影片中主人公的命运没有过多光环加持,平凡无奇,他面对生活一地鸡毛,硬着头皮的样子像极了我们,让观众在这些卑微的小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品味了生活。这也正是北京文化表达的,用强代入感让观众成为电影中的某个角色,用深度好电影还原社会现实。

  电影里的程勇原本是一位卖“神油”的小商贩,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求留住孩子的抚养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足够,可是无奈神油店经营惨淡,付不起房租,老父亲手术急需用钱……面对接踵而至的生活难题,程勇最终接受了白血病人吕受益提供的商机,铤而走险,开始卖起了印度神药“格列宁”。贩卖印度神药解决了程勇的燃眉之急,也为白血病人带去生的希望,如此两全让我们似乎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孰是孰非。平凡小人物抉择背后难以言说的辛酸,白血病人卑微的求生渴望。面对如此不易的现实,我们有什么权利去去教会他们生活?

  程勇代理的仿制药“格列宁”让一部分白血病人重新的看到了希望,一度成为大家眼中的“药神”。他何曾是神,他不过是万千普通小人物中的一员,他也不过是为了谋生的蝼蚁。曾经卖五千块一瓶的印度药是为了解决生活难题。后来卖五百块一瓶,倒贴钱为病人买药是真正为了赎罪,为了救命。或许这时候的程勇明白,生活难不仅仅是因为缺钱,还有好些人他们连活着都是奢望,既然如此,何不为白血病人送去希望呢?当然,作为一部好的电影,影片吸引观众除了其深度剖析社会现实带来的震撼,还离不开主创演员的全情投入。王传君为了演好白血病人病榻上虚弱的样子,深入医院与病人同住;完全不会英语的杨新鸣为了演好牧师,大段大段的背诵英文台词,多次去教堂采访、探访病人……

  《我不是药神》推动了现实题材影片的发展,对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也有重大意义。北京文化致力于打造各类高品质影片,挖掘国产影片更多可能性,深入探索现实题材边界,为观众呈现强代入感、强共鸣的优质电影,让观众在影院能从角色本身找到自己,思考现实。此外,北京文化一直以来坚持创新,坚持影片多元化,超强的IP储备深受瞩目,后续将在市场恢复后为广大观众陆续奉上众多精彩纷呈的影片,如整个项目耗时十年的史诗神话电影《封神三部曲》将超强来袭,更有小品改编电影《你好,李焕英》、冒险题材电影《749局》、喜剧电影《沐浴之王》等接续上映,这么多类型的影片,相信总有一部是你喜欢的,赶紧安排上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你从观众变为影片中的角色,北京文化带你体验小人物的大生活!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