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拥抱城市、服务湾区,以大学之担当驱动“双区”之发展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大学之担当驱动“双区”之发展。
“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和“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深大精神,已成为深大人共同的精神内核。
今年初,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深圳大学研发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和“隐形手套”备受关注,为疫情诊断和医疗防护提供了巨大助力。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攻关,深圳大学针对疫情迅速开展60项防治防控攻关课题,还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服务政府决策,发挥了综合性大学的独特优势和特区高等教育“长子”的使命担当。
这只是深圳大学科研创新体系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PCT)排名,深圳大学以247件的数量蝉联全球教育机构第三,仅次于加州大学系统和清华大学,超过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创办的城市大学,建校37年来,深圳大学紧随特区,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以来,深圳大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地方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深圳速度”。
2012年以来,在QS、THE、USNews、ARWU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深圳大学国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0名,国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名,进入“全球进步最快大学”行列。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轻大学排行榜单上,深圳大学成为入选的6所内地大学之一。
当前,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全面开启,高等教育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深圳大学把“先行示范”的标准贯彻办学各方面全过程,高起点、高标准、超常规谋划推进改革创新,打造与城市发展水平和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相匹配的一流大学。
此时,站在湾区“C位”的深圳大学,将继续肩负起特区高等教育“长子”的使命,拥抱城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以大学的担当驱动城市的发展。今年初,深圳大学制定了《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方案》,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建成驱动“双区”建设、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1、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特区高校“长子”的担当
这是一所融入了城市血脉的大学
37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百业待兴,求才若渴。特区政府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来创办深圳大学,为的就是“我们给你们钱,给你们地,你们给我们人才!”
深圳大学不辱使命,建校37年来,共培养了20余万校友,其中80%扎根深圳。他们奋斗在这座城市每一座亮灯的大厦,行走在每一条宽旷的城市街道。
马化腾、史玉柱、李书福、周海江……一大批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杰出创新创业人才从深大荔园走出来,创立了腾讯公司等数十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企业,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深大校友创办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4位校友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位校友入选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名单,深圳大学校友财富位居2018年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榜首,深圳大学也被誉为“中国全球顶级富豪企业家的摇篮”。
回望深圳大学的创校历史,注定了与这座特区城市,与改革大时代紧密相连。更令人引以为豪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大学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对城市和国家现代化的贡献,不亚于国内任何一所高校。
这是一所继承了特区改革基因的大学
建校初期,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开放式校园、交费上学、毕业不包分配、就业双向选择、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深圳大学每一项举措,在当时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都有着“石破天惊”的味道。
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深圳大学继续坚守改革精神,人事制度改革、完全学分制改革、荣誉课程、校长教学奖、“四创”教育体系、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诸多探索都走到了全国高校的前列。深圳大学还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制定实施《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致力于“建设有灵魂的大学”,引起广泛关注。
深圳大学的实验精神与特区的敢闯精神高度契合,正因为如此,深圳大学成为一所充满了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创新型大学。
这是一所刷新了“深圳速度”的大学
1983年,深圳大学当年创建、当年招生、当年开学,创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新纪录,成为与“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相比肩的“深圳速度”的深大版本。
建校23年时,深圳大学在当时政策体制规定的最短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办学层次的三级跳跃。紧随特区,从无到有,深圳大学以“深圳速度”超常快速发展,“用25年走过了内地高校50年的路程”,创造当时内地高校的历史纪录。
2012年建设高水平大学以来,深圳大学国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0名,国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名,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在目前公认的QS、THE、USNews、ARWU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深圳大学均已进入主榜,创造了地方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深圳速度”,成为国内地方高水平大学的标杆。
一直以来,深圳大学与特区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着“深圳速度”。
这是一所发挥了特区高校“长子”担当的大学
目前,深圳大学承担着全市60%以上的本科人才培养,50%以上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深圳大学还在全市10个区分设13个科研孵化平台,包括南山工业技术研究院、龙岗创新研究院、坪山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等,以硬核科研成果对区域和行业发挥着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
作为特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重镇,深圳大学发挥着“顶天立地”的作用;不仅为自己的城市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
其中,港澳基本法中心和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服务于“一国两制”国家战略,促进深港青年交流;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广特区经验做法;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建设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打造文化研究全国高地;城市治理研究院着力打造重要的党建研究智库;深圳大学还包揽了全市高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成功孵化了深圳技术大学,计划筹建深圳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
可以说,深圳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既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兴共成长的集中体现。
2、从速度提升到内涵发展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创新标杆
“速度”是这所大学亮眼的成绩
近年来,深圳大学“硬核”科研指标快速提升,拿下了数个地方高水平大学“第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67项,排名全国16、地方高校第一;新增自主培育的3位国家杰青及2位国家优青,国家杰青入选数位列全国第23位、地方高校第一;获得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立项数列地方高校第一;新获批博士后流动站数量全国第一;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居地方高校第一;2016-2018年,PCT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领跑中国高校……
作为评价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深圳大学高水平论文持续增长。
2017年至2019年,深圳大学SCI论文发表数量分别为2303篇、3195篇、3791篇。2013至2017年间SCI收录论文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7年和2018年SCI论文增长率分别达到35%和38.73%,进步速度稳居全国高校前三;2017年和2018年发表JCR二区以上期刊论文数量分别为1195篇和1886篇。
深圳大学学科建设成效凸显,部分学科实力已居国内一流行列。
深圳大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已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前0.3%,材料科学进入前0.5%。
深圳大学共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为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蓄水”。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深圳大学28个学科入选一级学科。
“质量”是这所大学傲人的底气
深圳大学在全国率先启动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推动科研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坚持内涵式发展,发挥科研的引领支撑作用,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深圳大学在全国高校较早探索“破五唯”,早于2017年就出台《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提出“顶天立地育人”的大学学术文化,强调高校科研的三个导向:服务于国家战略,突出源头创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强化经世致用;服务于人才培养,实现研教融合。
“破除唯论文论,是说不能把发表论文本身当成科研的目标,也不能简单数论文篇数或者看发表刊物,而是要看论文有没有原创,能不能服务于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唯论文论不能等同于不要论文,而恰恰需要高质量的原创论文。”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说。
2019年,深圳大学在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正刊发表高质量论文4篇。其中胡章立教授等人在《Nature》正刊发表的论文发现植物全新的盐感应机制,在提升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方面蕴含重大战略意义。
深圳大学还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还有高层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多个。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学努力突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教师将“抽屉里的论文”转化为经济发展“利器”。
学校全面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修订科研奖励办法,完善专利转让收益分配机制,科研人员可享85%成果转化收益;同时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深圳大学专利申请量“井喷式”增长,2019年以PCT申请量247件的数量蝉联全球教育机构第三,仅次于加州大学系统和清华大学,超过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
一方面科研成果厚积薄发,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
其中,彭祥教授团队主攻相位辅助三维成像与测量技术,三维成像与建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华为、联想等多家公司合作,实现产值3.5亿元,帮助企业“易尚”公司成功上市;牛增强教授团队的波形控制能量负反馈激光焊接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实现产值两亿元。
科研与教学并进。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深圳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2019年底,深圳大学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318家,团队持续创业近70%,销售额或市值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一千万元以上企业近30家。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2018年获得3项,居地方高校前列。
目前,深圳大学是国内就业前景最好、毕业生最有竞争力的20所大学之一。据统计,深圳大学毕业生十年后平均月薪达到15963元,远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9081元/月),是全国平均薪酬(8648元/月)的近两倍。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规模、能力、特色和水平,成为深圳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办人民满意教育最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
3、抓住“双区”驱动契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深圳“双区”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最前沿的深圳大学,必然要在新时期,承担起自己的新使命,迈向新的征程。
2020年初,深圳大学迅速制定了《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建设与特区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大学,并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名片、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标兵、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旗帜、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标杆;到本世纪中叶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在《方案》的统领下,深圳大学将从速度迈向质量,从高原攀上高峰。
因为,瞄准世界一流、面向国际前沿,就需要深圳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资力量、文化发展、社会服务、治理能力与国际声誉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层次跃升,完成从“深大速度”向“深大质量”的转变。
在人才培养方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大学将巩固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加快建成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在新时代“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其中,在本科教育方面,深圳大学将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体系,加快推进专业建设升级更新;深化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全面融合,形成立德树人育人的立体格局;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培养、特色发展”三位一体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拔尖人才分类培养。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深圳大学将加快弥补研究生教育短板,实施博士点“翻番计划”、研究生规模“倍增计划”,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文化与先行示范区建设”需求相适应的高水平研究生培养体系。
在科研创新方面,构建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科研评价体系
深圳大学推动“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倡导原创性研究,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原创性成果的重大突破,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把文章写在“双区”建设的大地上,大力提升科学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提升学校创新资源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发挥综合性大学的科研优势,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咨政服务为目标,以智库建设为抓手,建设引领深圳特色、深圳风格、深圳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地。
在师资队伍方面,构建与国际顶尖大学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
深圳大学将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定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建立与国际大学相接轨的多维度、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引进增量、激活存量”,面向海内外汇聚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潜心教书育人的学者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设立“伯乐奖”;实施冠名讲席教授制度、推进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制度。进一步完善特聘教授制度,深入推进“预聘-长聘”教师制度和全职授课教师制度;构建对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支持的支撑政策体系等。
在大学文化培育方面,建设有灵魂的大学
深圳大学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有灵魂的大学,使深圳大学成为文化引领的先行者、文化育人的示范点、文化创新的排头兵和城市文明的风向标。健全师德师风长效考核机制、强化学术规范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培养社会认可、国家信赖、人民满意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
在学科建设方面,面向“双区”服务“双区”
深圳大学将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学科融合、培植学科生态,在呼应科技革命、引领产业革命、服务“双区”建设方面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一流湾区创新创业平台。筹建深圳大学十大湾区研究院,深度参与“双区”建设进程。在河套、河源、香港、澳门、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建设新型研究院,对于湾区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发挥创新引擎功能;在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著名湾区筹建深圳大学湾区研究院,将其打造成为深圳建设世界科创中心不可或缺的创新载体;建立若干国际联合实验室,建成中国有影响力的来华留学基地。
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面向“双区”,深圳大学将筹建若干个前沿性战略性大学科平台,提升学校服务“双区”战略能力。
2020-2025期间拟争取立项或加快推进微纳光子学与光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实验室、深圳市未来城市研究院、深圳大学海洋研究院、深圳大学湾区研究院、深圳市基础医学研究院、深圳大学直属附属口腔医院、深圳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深圳大学博物馆等10个重大项目。
改革是深圳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深圳大学将刀刃向内,改革不停
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的道路上,“深圳大学将继续深化改革,破除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为创建一流大学提供保障,并努力在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探索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校长李清泉说。
根据《方案》,深圳大学将完善党在高校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与大学治理各环节,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形成院校协同发展、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支撑、充满活力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打造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打造自我完善、自我改革、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机制体制;将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办学资源保障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
风劲正扬帆,敢向潮头立。深圳大学将秉承“自理自律自强”的校训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抢抓“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向着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