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深圳将建设“空天地”一体化大气观测网
9月21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开幕式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以环表示,深圳将建设世界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的大气观测网,率先开展臭氧污染治理,推动建设大湾区特别排放区,建设全中国中小行业碳排放交易中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提出深圳要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这也是先行示范区“五个率先”的重要一环。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深圳大胆创新,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模式和长效机制,打出执法治污“组合拳”,并提出力争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生态标杆城市。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建议,深圳可以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先行示范,为大湾区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打出执法治污“组合拳”
率先搭建绿色发展体系
“PM2.5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今年第二季度,深圳PM2.5平均浓度创下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1月至6月份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深圳在全国168个城市当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海口、拉萨。
“深圳蓝”城市名片的背后,是率先搭建绿色发展体系的魄力。盐田区、罗湖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是全国获此殊荣最多的城市。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介绍,深圳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处于全国大城市最低水平,人均碳排放强度已低于新加坡和中国台湾。
作为全球首个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的特大城市,深圳去年11月1日起又率先执行轻型汽车国六标准。今年2月,深圳首个智能垃圾收运系统在大鹏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区启动。
在盐田港,340部天然气拖车在码头24小时运行,207台龙门吊从柴油驱动变为市电驱动。据盐田国际相关负责人介绍,天然气拖车相比于普通燃油拖车,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排放量82%,完成改造的龙门吊每台每吊次可节约燃油成本80%,减少废气排放95%。
遏制源头污染之外,深圳还打出执法治污“组合拳”。“深圳市2019年‘利剑三号’行动正式启动!”5月30日,深圳市副市长黄敏宣布。8月28日,在光明区公明街道的一家电子元件制造厂,环保执法人员将白色封条贴在查封企业的违法设备上。这次执法行动共查处11家企业,查封6家企业的违法设备。
去年,深圳河全流域实施治水骨干工程,曾污染严重的深圳河湾取得突破性改善。“预计今年深圳河水质达标率还将大幅提升。”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深圳大胆创新,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健全环保信用管理、绿色采购、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市场机制,完善环境监管模式和长效机制。
早在2005年,深圳率先将市域近一半土地划定为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以铁线铁腕铁律管控“生态红线”;创新性建立环境形势分析会制度,建立生态优先的决策机制;研究建立深圳市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初步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率先试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和碳排放权交易等。
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力争建成全球生态标杆城市
企业违法排污造成土壤污染,先是罚款、吊销排污许可证,然后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违法企业还要自掏腰包2000万元治理污染。6月10日,深圳首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签订,标志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而以整个案件为标志,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还与深圳市检察院探索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衔接机制,建立了驻点检察官和特邀检察官助理交流工作机制。
深圳积极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为守护绿水青山找到制度突破口,正是对《意见》中“完善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践行。
《意见》同时强调环境监管的重要性: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对违法行为“零容忍”。
深圳出台了《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和《深圳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去年“利剑二号”行动中,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38宗、处罚金额2.98亿元,案件总数、处罚金额均居全国前列。环保警察和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办公室的成立,让环保与公安部门无缝衔接、协作联动,形成合力全面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打击环境违法需要执行力,更需创新力。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16年首创“违法者主动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制度”,两年多以来给企业纠错机会的同时,提高了环保部门执法效率。
“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制度”是《意见》对深圳打造美丽中国典范的要求。在深圳,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并发布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
针对《意见》相关要求,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治理体系、推广绿色发展方式、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四方面路径,力争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生态标杆城市。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设世界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大气观测网,建立最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先行试点用地用林用海“三合一”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平台。
■声音
破解“三大难题”需强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深圳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治理领域,深圳处于河流下游,一些河流断面水质状况仍不乐观。
“深圳在治水方面的压力还比较大,下一步需要在水治理方面加大整治力度。”他认为,探索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制度,就是要在市场上找到生态环境的对价,“其中,生态补偿等需要以此为基础来开展,要能够计算出比如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等行为的价值,这个核算体系应当是和绿色GDP相关联。”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指出,深圳要率先建设美丽中国的城市典范,还需破解“三大难题”。一是深度挖潜,破解土地资源紧约束的难题。二是创新举措,破解超大型城市“垃圾围城”的难题。三是系统治理,破解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难题。
“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方面,深圳要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环保监管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吴思康认为,未来,深圳可以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先行示范,在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最安全的食品、最洁净的饮水、最优美的环境、最文明的生活等方面,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同样认为,作为一个高密度人口、产业和资金积聚的城市,深圳既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其做法可以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大气污染治理向纵深拓展,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大湾区多作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