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突破资源瓶颈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2000多万人口,无论是空间还是能源、水资源都面临着日趋紧张的局面,节约集约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出路。万元GDP用水量仅为全国均值1/9
新学期,沙井中学迎来了新变化——一套中水回用系统在3月初安装完毕、投入使用。这套采用生态透析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中水回用系统,通过模拟自然界河流的弯曲和生物多样性,使流经的有机污染物快速降解去污,实现污水无化学添加、无臭气排放、无有机污泥的“三无处理”,为这所全国绿色示范学校再添一抹亮色。
沙井中学中水回用系统是我市大力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成果之一。目前,全市年再生水用量总计超10亿立方米,主要用于生态补水、工业用水及城市杂用三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地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市一方面“开源”,通过向外引水等手段保证城市发展需求,一方面“节流”,节水管理卓有成效。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行动,2018年通过核定重点用水单位用水计划、开展节水型载体创建、节水器具推广、推进再生水利用等方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万元GDP用水量8.41立方米,同比下降6.66%,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9。根据工作计划,今年全市用水总量将控制在20.8亿立方米以内,预计万元GDP用水量同比还将下降4%。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深圳每天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万吨,做好垃圾分类意义重大。
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深圳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双轨战略,明确以“源头充分减量,前端分流分类,中段干湿分离,末端综合利用”为战略思路,以建设“三个体系”实现“两个目标”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类创新之路。在深圳,市民正在把生活垃圾分类融入工作和生活的每个方面,成为思想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圳也力求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为我国垃圾分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今年初,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圳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行动方案(2019-2020)》等事项。2019年,我市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大力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全面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完善九大类垃圾分流分类体系,力争到年底前,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50%以上、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2020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完善,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0%以上。
空间保障取得突出成效
深圳深入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保障,举全市之力打赢拓展空间攻坚战,啃下了一批“硬骨头”。去年全年供应新增土地7.98平方公里,盘活存量土地约16平方公里,实现地价收入1030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12亿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资金保障。
在空间利用方面,通过深入挖掘存量用地潜力,持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我市去年拆除消化违建2123万平方米,收回一级水源保护区土地20余平方公里;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57公顷,综合整治旧工业区140万平方米;土地整备完成约13平方公里;清理储备土地111公顷;处置闲置土地130公顷,拓空间促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在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去年全年供应新增产业用地83公顷,优先保障了华星光电、欧加通信等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积极盘活低效产业空间,起草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定,摸清工业区家底并制订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完成较大面积产业用地整备约5.4平方公里。
下一步,深圳将全面整合优化更新整备两大模式,强化与违建查处的衔接,提高空间节约集约利用效益,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