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妞妞静 发表于 2019-3-5 21:08:55

周国文教授在首届亚洲环境哲学论坛上的倡议


森林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伙伴,也是人类生活重要的物质家园之一。森林是积木成林的生态王国,也是树木树人的绿色家园。森林是一叶绿、一簇绿与一片绿,作为地球绿色之肺的森林,也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忠实依靠。触及森林是诘问物质所在,思想森林也是精神审视现象,踏足森林更是灵魂接受洗礼。

http://xbk.027cgb.cn/3tb_19030521041390he529569.jpg

2019.2.28-3.2,来自中国、尼泊尔及世界各地的近百位环境哲学与生态文学的学者聚会在尼泊尔的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参加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尼泊尔特里布纹大学、尼泊尔文学协会主办的首届亚洲环境哲学论坛。基于人与森林亲善友爱和谐之关系,立足于人类温和地走向森林,我们与会学者共同提出如下八点共识式倡议:

一、 森林始终在那里,它需要不同文化的持续滋养,也需要人类关爱的细心呵护。从自然的森林到历史的森林,从资源的森林到生态的森林,从景观的森林到产业的森林,从社会的森林到文化的森林,森林与人类存在着密切而又深远的联系,森林始终是人类一脉相承的朋友。在交相叠加的亚洲文化境遇中,我们倡导以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之生态文化进入森林的精神内涵与观念图谱,也重视南亚尼泊尔宗教文化体验之于森林的启示。

二、森林所蕴含的哲学与文学特质,需要学界更多地加以关注。森林是环境哲学聚焦的研究对象,也是生态文学本然的叙述主体。环境哲学与生态文学都是在学术的层面向自然致敬的方式。只不过环境哲学从理性的层面运思,基于概念、命题与理论的角度聚焦人类的生存家园及人与自然界之关系的辩证反思;生态文学则力图从感性的层面切入,立足于场景、故事与语言诗意的层面关注自然界不同物质存在的描述及情节的叙述。我们倡议亚洲环境哲学学者与亚洲生态文学学者加强联系,尤其是把环境文学、环境史学研究都一体化地有效地纳入亚洲环境哲学视域之中。

三、森林是亚洲自然地表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同类型的亚洲环境哲学共同面对的自然对象。以森林为聚焦,以森林生活为关注点,以森林的内涵及其与人类的联系为研究对象,塑造一种尊崇自然性、包容多样性、体现场景性的亚洲环境哲学,是我们这些来自亚洲不同地域学者们的共同目标与学术使命。从森林驻足大地,从草原回望荒野,从河流奔向海洋,我们立志促进一种新兴并具备能量的亚洲环境哲学从萌发走向生成,从蕴育走向成熟。并在多元包容发展的进程中,真正重视与承认中国环境哲学在亚洲环境哲学的价值及地位。

http://xbk.027cgb.cn/3tb_190305210414cj3a529569.jpg

四、亚洲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与文化地理资源,是正在趋于成形的亚洲环境哲学的基础。我们尊重来自亚洲不同区域、文化及传统类型的环境及其哲学,多样地理、物理、伦理与心理特质,为融入一种具有统一范式的亚洲环境哲学提供了可能,也创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广泛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为亚洲范式的环境哲学创造一种新的经验与新的通路。特别是中国森林与草原的扩展,这一抹绿意融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中国建设,为亚洲环境的净化及其哲学的升华挥就新的篇章,也为全球环境综合治理提供21世纪中国生态环境优化之方案。我们也乐见以尼泊尔为代表的南亚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致力在发展经济、脱贫扶贫的进程中解决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问题。普遍性与差异性兼具的亚洲环境哲学,是一个整合中迎来复苏的世界环境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http://xbk.027cgb.cn/3tb_1903052104142ueu529569.jpg

五、自然是世间最好的教科书。森林是自然这本教科书的典范篇章。森林这个煌煌篇章让自然这本天书更加精彩,让人类为创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森林环境哲学而不断努力。正确的读懂森林正是有效的理解自然这本天书的典范方式。森林在哪里,人类就在哪里。人与树的关系,如同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只不过前者是单数,后者是复数。但人类总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走向森林。理解中国,立足亚洲,走向世界;毕竟森林不是拿来仰望或俯视的,森林是支撑人类稳定生存、持久生活与绿色生产的重要生态系统。它不仅是人类的绿色宝库,而且是地球的绿色心脏。不同区域的人类有效又和谐地融入森林,当然必须注意节奏、规律与方式。它必须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为根本,注重森林生物圈生命活动的内涵及规律。

六、以森林为代表的自然环境,是影响我们生活方式与生产活动的重要存在。中国森林、尼泊尔森林所代表的亚洲森林是世界森林资源的库存地。从不滥砍滥伐、植树造林到不搞大开发,只进行大保护。观察亚洲自然环境的变迁,离不开对亚洲森林之生态的深度阅读。作为环境哲学与文学研究者,我们倡导更全面更立体地思考森林的人文社科价值。重视来自中国与尼泊尔的亚洲经验,挖掘亚洲传统,把握亚洲方式,弘扬亚洲价值。人从林中来,人到林中去。人类融入森林的方式,无论是休闲、康养、观光,还是科研、开发与利用,都需要把握经济生产的红线与生态环境的底线,都需要在森林伦理及森林美学的观念体系中寻求新的概念认知与思想支撑。

七、置身尼泊尔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的体验,不仅仅是来自环境哲学与生态文学的联动感悟,更是一种正处于修复中之自然的美妙启示。无论是人工林,还是自然林,源于森林的天籁之音是自然之音,也是人、植物、动物与山川河海湖泊面对森林和谐共生的佳作。从森林存在到森林思维,从森林伦理到森林文学,从森林美学到森林哲学,无论是中国森林、尼泊尔森林,还是亚洲森林、世界森林,永远蕴含着巨大的物质观念与精神资源。

八、融入森林、珍爱森林与保护森林,是我们真正领悟森林之后的必然选择。只有走近或走进森林,融入了森林,才能理解森林。融入森林是人类面向自然界的必然选择。面对森林是融入森林的第一步,只有合情合理地面对,才能有条不紊地走向。珍爱森林,是人类理解自然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从哲学阐释与文学叙述的认识中来,我们倡导努力在走入森林的近距离亲身体验中把森林定义为一个可景仰的对象。缘于珍爱,更需保护。保护森林,是人类敬畏自然与尊重自然的必然表现。它在实践亚洲环境哲学及传播亚洲生态文学的天然要义上体现出人类尊重自然的本根式行动。

总之,从森林着手,从森林落笔,从森林想像,从森林出发,亚洲森林是亚洲环境的前景所在,也是亚洲自然的希望所在。以亚洲森林为原点,重新书写森林的文学传奇,再度阐释森林的哲学内涵。二零一九年三月一日,亚洲环境哲学从奇特旺迈出第一步。知木知林,山水常青。一叶知秋,一苇可航。天际厚土,道远弘生。源于自然,绿径绵长。启航于回归,绽放于积累,亚洲环境哲学,其命维新,其志亘古,其心自然,其道纵横。
   
               首届亚洲环境哲学论坛参加者
                           (周国文 草拟)
                                 2019.3.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国文教授在首届亚洲环境哲学论坛上的倡议

深圳网广告位招租